前方出現一座寺院,在深秋澄澈的陽光下顯得莊嚴肅穆。
山門高大,上書三個鎏金大字——“天清寺”。
寺門前頗為開闊,植有幾株高大的銀杏,金黃的落葉鋪了一地。
與剛才城內的喧囂相比,這里仿佛是兩個世界,只有僧人的誦經聲和悠揚的鐘磬聲隱隱傳來,空氣中彌漫著香燭特有的氣息。
“就是這兒了!”
崔文璟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熟門熟路地引著陸北顧走向側門,向守門的知客僧通報了姓名,并言明尋訪慧明長老。
知客僧合十行禮,進去通傳。
他們等了好一會兒,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僧迎了出來。
“阿彌陀佛!”慧明法師聲音平和,“一別數年,施主風采更勝往昔了。”
“慧明法師!”
崔文璟恭敬地深施一禮:“此番再次進京應考,叨擾寶剎了.這位是與我同來的好友,瀘州舉子陸北顧。”
陸北顧也連忙行禮:“晚生陸北顧,見過慧明法師。”
“好,好,都是讀書種子,好生用功,前途無量。”
慧明長老含笑點頭,目光溫和地掃過兩人肩上的行囊。
“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寺中尚有數間清凈僧寮可供借住,隨老衲來吧。”
跟著慧明長老穿過幾重院落,繞過香煙繚繞的大雄寶殿,來到寺院后方一處相對僻靜的跨院,院內青磚鋪地,幾間不算寬的僧寮整齊排列,屋前種著幾叢修竹,環境果然清幽雅致。
慧明長老為他們安排了兩間相鄰的僧寮。
房間面積不大,僅容納一床、一桌、一凳,還有一個簡陋的書架,不過雖然簡單,卻收拾得異常干凈整潔。
從房間里推開木窗,窗外便是幾竿翠竹,秋陽透過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
慧明長老說道:“齋飯在齋堂,辰時、午時、酉時各一次,熱水可去茶房自取,若有其他所需,可隨時尋老衲或這邊的僧人。”
“多謝長老!此處甚好,已是極好的安身之所了。”崔文璟和陸北顧連聲道謝。
送走慧明長老,兩人終于卸下沉重的行囊,長長地吁了口氣。
陸北顧揉著被書箱勒得生疼的肩膀,走到窗邊,深深吸了一口帶著竹葉清香的空氣,緊繃了多日的神經,在這份突如其來的寧靜中緩緩松弛下來。
窗外,幾只麻雀在竹枝間跳躍,發出細碎的啁啾聲,更襯出院落的幽靜。
“總算到了。”陸北顧感嘆道。
崔文璟也走過來,與他并肩而立,望著窗外的秋日晴空。
“是啊,總算到了。”
崔文璟扭過頭問道:“接下來有什么打算嗎”
陸北顧從自己的笈囊里拿出了兩封被他珍藏著的信箋,說道:“得去拜見兩個重要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