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張載多年的本體與現象、動力與本源的關系,在陸北顧的啟發下,似乎找到了一個極具啟發性的突破口。
但張載深知,要將其徹底融入并完善自己的“氣本論”,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不過這不妨礙他對陸北顧有了知己之感。
所以,性格其實有些孤傲的張載,才會來主動敬酒。
陸北顧連忙起身,同樣斟滿一杯酒,雙手捧杯:“子厚兄言重了!兄之‘太虛即氣’,直指本源,氣魄宏大,方才不過偶得片語,何敢稱指教此杯,敬子厚兄探求大道之赤誠!”
敬酒后,張載若有所思地問道:“不知賢弟于我‘太虛即氣’之說,可還有所思考”
“思考倒是確實有一些。”
陸北顧的腦海中也是朦朦朧朧的,不過既然打算幫助張載完善他的“氣本論”,從而盡力將儒學復興運動導向他想要的方向,那么陸北顧自然是不吝出力的。
他提起了旁邊空案上的筆。
“不過算不得什么完整想法,只是念頭,僅供子厚兄參考。”
沉吟片刻后,寫下了幾行字。
“《太虛仁淵歌》
太虛淵默蘊玄根,萬象紛綸自化行。
心源仁覺參微動,天理昭彰衡序明。”
陸北顧所寫的,便是以矛盾出發,來解構“氣本論”背景下的宇宙觀。
第一句意思就是“太虛無形,矛盾潛蘊,太虛如深淵般靜默,其中蘊藏著宇宙最玄奧的根本動力,也就是矛盾”。
第二句則是講“氣化有象,矛盾顯行,紛繁萬象皆因內在矛盾的交感激蕩而自行化育、運行不息”。
第三句是在講“心性感應”,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為人心源頭深處仁性的覺醒體察著精微的矛盾交感,所以萬物矛盾才情狀各異,需明辨參詳。
第四句是說“天理恒常,矛盾具有主次性”,昭然常在的天理,正是在把握矛盾主次、調和萬端以達和諧的過程中,彰顯其平衡有序的法則。
看著這張紙上的幾行字,張載仿佛定住了一般,陷入了沉思。
而這時候程顥也端著酒杯走了過來,眼神中仍有未解的思慮,他說道:“陸賢弟,方才論及‘仁心’與‘矛盾’,愚兄尚有許多不明之處,待日后賢弟有暇,定要再向賢弟討教。”
不明白是正常的,畢竟陸北顧就沒有正面解答他的問題,只是拿一個更大的問題給套住了。
這就仿佛灶臺起火趕緊拿鍋扣住一樣.
要是能整明白,才是不正常的。
而程顥雖未完全解惑,但態度已從質疑轉向了真誠交流。
只不過眼下聚會宴席氣氛已經變了,所以他也不好再深入探討哲學問題。
“伯淳兄客氣了,互相切磋,共同進益。”陸北顧應道。
此時,陸北顧也是心里琢磨著,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行冠禮沒有“字”,在社交場合的稱呼,實在是太麻煩了!
所謂“冠禮”,指的是漢人男兒的成年禮,屬于嘉禮的一種,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儀式。
只有行冠禮之后,才能獲得“字”,并且可以婚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