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無人問我粥可溫
次日清晨,霜寒愈重。
天清寺的屋瓦上凝著一層薄薄的白霜,在初升的日光下泛著清冷的光。
窗外傳來僧侶掃帚劃過石板路的聲音,更顯得禪房幽靜。
陸北顧沒有出聲背《論語》,而是正在就著窗外的晨光細讀《春秋集傳纂例》。
這本書還是他在周明遠家的藏書樓里獲得的,一直讀到了現在。
不過時過境遷,他也已經不是大半年前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上的狀態了,此前看起來非常深奧的《春秋集傳纂例》也已經整體通讀了數遍,距離徹底吃透亦不遠矣。
在墨義的春秋部分,陸北顧打算等這幾天研究完《春秋集傳纂例》,就開始對照著白沙先生送的教案版《春秋墨義要覽》,來查詢閱讀張方平送的那一箱《春秋尊王發微》。
一方面是《春秋尊王發微》作為這個時代春秋學最權威的大部頭著作,想要考進士是必須讀的;另一方面是這一大箱子,陸北顧千里迢迢從合江拎到了開封,要是不看,實在是對不住自己。
他本來想邀請崔文璟一起晨讀的,不過崔文璟昨晚不知道是去干什麼了,并沒有回天清寺休息。
“篤篤。”
院落前,一陣不疾不徐的敲門聲響起。
陸北顧起身開門,微涼的晨風卷著霜氣涌入。
門外站著兩人,正是程顥與程頤。
程顥依舊身著半舊的青布直裰,笑容溫煦:“陸賢弟。”
“昨夜思及賢弟暫居天清寺,離國子監不遠,今日我兄弟二人正要去國子監聆聽先生講學,便想著來邀賢弟同往。”
他側身讓出一步,露出身后神情嚴肅的程頤。
程頤微微頷首,目光在陸北顧臉上稍作停留,語氣很認真:“濂溪先生學問淵深,拜會先生,聆聽大道正途,當為益事。”
他特意強調了“大道正途”四字,顯然對陸北顧那日青松社聚會時所言的“王霸并用”之說,仍存有引導其歸于正道的心思。
看著程頤認真的樣子,陸北顧總覺得對方像個想要挽救迷途羔羊的傳教士一樣.
不過,陸北顧倒也不在乎這些,他只說道。
“我今日確實要拜訪國子監新任四門助教丶蜀中同鄉宋堂先生,能與二位同行,既拜謁濂溪先生,又順道探訪宋助教講學之所,正是一舉兩得,求之不得!”
“看來賢弟與國子監頗有緣分。”程顥說道,“宋堂助教之名,我等亦有耳聞,其《西北民言》針砭時弊,頗見實務之才。如此甚好,賢弟今日定能滿載而歸。”
他轉向寺內方向,對著聞聲走來的僧人合十道:“叨擾法師清修,我等這便告辭。”
三人踏著覆霜的石板路,走出天清寺。
清晨的開封城已漸漸蘇醒,街巷間彌漫著炊煙,但寒意依舊刺骨。
行至觀橋以西的一條稍寬街巷,只見路邊已支起了幾個熱氣騰騰的早餐攤子。
灶火正旺,大鍋里翻滾著稠粥或羹湯,蒸籠里冒出雪白的蒸汽,彌漫著誘人的食物香氣,瞬間驅散了清晨的凜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