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其他任何時候都不一樣,王安石此時的名聲無與倫比地好。
因為王安石自從慶歷二年以第四名的名次中了進士之后,不僅放棄了數次留京的機會,而且主動申請去艱苦的地方工作。
慶歷年間,在鄞縣知縣任上四年,王安石興修水利丶擴辦學校,到了皇佑年間,王安石升任舒州通判,勤政愛民,治績斐然,到了如今的嘉佑年間,更是在常州知州的任上乾的名動東南。
文彥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丶遵紀守道向官家舉薦,請求朝廷褒獎以激勵風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
歐陽修隨后又舉薦他為諫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為由拒絕。
可以說,王安石放棄了無數次晉升的機會。
以至于這時候的人們,都認為他是無意功名的高潔之士,這次調任他來給包拯當幫手,宰執們甚至都擔心王安石不愿意升官。
當然了,王安石的好名聲,也就這幾年了。
再往后,搞熙寧變法,搞的天下皆敵,甚至出現了“宋亡于王安石”的說法足足數百年,直到現代,風評才扭轉過來。
陸北顧的目光掃過暖閣,在下首尋了個空位坐下。
案幾上已擺好了溫熱的茶水,他捧起茶杯,感受著掌心傳來的暖意,目光卻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扇虛掩的暖閣入口。
過了一陣子,二程和張載以及其他人都來了。
又約莫過了一刻鐘,暖閣的門再次被推開。
一個身影在曾鞏的陪同下出現在門口,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來人約莫四十歲上下,身材中等偏胖,穿著一件深青色直裰,外面隨意罩著一件跟直裰同樣半舊的貂裘。
他臉上帶著長途跋涉后的風霜之色,雙頰肉豐,眉骨高且眉毛濃密,法令紋非常深。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神,異常地銳利明亮,如同寒夜里的星子。
至于長長的胡須則未經精心梳理,顯得有些散亂,有幾縷甚至倔強地翹著,顯得整個人有些不修邊幅。
——王安石!
盡管形象與陸北顧想像中那位叱咤風云的改革家頗有出入,但這副獨特的丶帶著強烈個人印記的樣貌和氣質,瞬間與史書中的形象重合了。
歐陽修起身迎了上去,說道。
“一路辛苦!快請入座,暖暖身子!”
梅堯臣丶晏幾道等人也紛紛起身相迎。
王安石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笑意,拱手還禮:“勞諸位久候了。”
曾鞏連忙引著王安石在歐陽修左側特意留出的上首位置坐下,這個位置僅次于歐陽修,足見歐陽修對其重視。
當然,跟官位和文壇地位也有關系。
王安石并未推辭,坦然入座,目光平靜地掃過在座眾人。
曾鞏主動給王安石介紹在座眾人。
當介紹到陸北顧的時候。
“這位是瀘州舉子陸北顧,如今在國子監備考。”
曾鞏特意說道:“陸賢弟才思敏捷,古文不凡,前些日子有一篇《仲達論》,正面擊敗了太學生劉幾,深得歐陽公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