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北顧沉默了片刻。
先不說蜀地貌似文教確實遠遜于福建這個客觀事實,也先按下章衡和章惇這兩個在蘇洵眼里“名聲不顯”的科舉怪物不提,就單說林希。
這人的文學水平非常高,文風犀利狠辣。
但林希的為人,卻實在是不怎么樣,是一個典型的“文棍”式的小人,靠著一支筆攪弄風云。
嘉祐二年的進士們,普遍登上廟堂中樞,都是神宗朝乃至哲宗朝的事情,而在這之前的歲月里,都是有些交情的。
但在林希這里,都是表面交情。
在歷史上,他多年在地方徘徊,從而熬過了熙寧變法,茍到哲宗親政之后緊抱著宰相章惇的大腿,擔任中書舍人為官家起草詔令。
而后,林希寫了很多極為刻薄陰狠的詔書,包括貶謫蘇軾、蘇轍等人的詔令,以及斥責司馬光、劉摯等人的詔令,史書記載“詞極其丑詆,至以‘老奸擅國’之語陰斥宣仁,讀者無不憤嘆”。
最后,因為章惇遲遲沒有給林希兌現成為宰執的承諾,林希還拉著章惇自爆了,兩人一同被貶,成為哲宗朝轟動一時的一樁大案。
“林希倒還好說,只是加上章衡和章惇,恐怕三對三,沒什么勝算。”
陸北顧這是實話實說。
章衡這人,純科舉怪物。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論硬實力,章衡跟劉幾是一檔的,屬于那種只要運氣不太差,在任意一屆科舉考試里都能中狀元的水平。
而章惇也不白給,章惇雖然名義上是章衡的族叔,但實際上比章衡小了足足十歲,就在這種必然由年齡所帶來的經驗差距下,章惇的水平,也僅僅差了章衡半籌。
歷史上,章惇恥于章衡之下,棄而不受,并且在嘉祐四年跟改名“劉輝”的劉幾一起再次參加科舉考試,改名的劉幾中了狀元,而章惇位列第五。
所以,這就相當于對方是一個超一流選手,加上兩個一流選手。
陸北顧有自信對抗其中之一,但蘇洵的水平考進士都有點費勁,而蘇轍雖然有進士水平但也不是排名很高的那種。
所以哪怕加上他,也不太可能能夠對抗有著章衡、章惇的福建籍三人。
“對方這么強嗎?”蘇轍見陸北顧如此鄭重其事,心中也有些忐忑。
畢竟他們都已經聽說了,陸北顧前段時間是代表國子監,搭檔了二程對戰太學劉幾三人,并且得勝的。
在蘇轍看來,哪怕林希呼聲很高,但同樣作為熱門人選,也沒高過劉幾。
而陸北顧卻認為勝率渺茫,并且認為二章的水平比林希還強。
蘇轍下意識地選擇去相信了這個判斷。
不過,陸北顧也沒把話說死。
蘇軾只要不寫嗨了胡亂發揮,那也是介于超一流和一流之間的科舉水平,如果是陸北顧跟蘇軾、蘇轍搭檔,還是很有勝算的。
他思忖了片刻,對著蘇洵說道:“明允先生,我想的是,既然是蜀地與福建在文教方面之爭,那身為蜀人,我自然責無旁貸,也想在禮部省試到來之前,最后熱熱手提高一下考試狀態.不過歸根到底,還是把較量,局限在我們這代人比較好。”
這話說的不算隱晦了,意思就是蘇洵年紀這么大,比他們長一輩,如果上場,那么就屬于那種“贏了理所當然,但輸了就很丟人”的情況,完全沒必要。
蘇洵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
“可我大兄。”蘇轍欲言又止。
“我隨你們回去。”陸北顧說道,“如果是痢疾癥狀,我倒是知道個方法能讓他恢復的快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