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知最終榜單,會是何等光景”
他們言語間,目光都會瞥向歐陽修那桌。
有人嘖嘖道:“但我看此次哪怕黜落了『太學體』,佳卷還是頗多”
“你感覺的沒錯。”
旁邊的人夾了口菜,然后放下筷子說道:“今年確實有點『科舉大年』的意思,就我的感覺來看,除了時務策和論題普遍答得不太好,其他的部分,都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卷子出現,總體水平比前幾屆要明顯高不少。”
“這話說得,第二天晚上下了那么大的雪,在一面完全通透的考舍里待一宿,第三天人都凍麻了,能提起筆都不錯了,能指望他們時務策和論答多好”
“也是。”
另一人岔開了話題:“那目前總評排名第一的是什么成績”
“帖經甲下、墨義甲中、詩甲下、賦甲上、時務策甲中、論甲中。”
“就是賦作被歐陽公評『甲上』的那個吧這除了詩差了點,其他全都滿了啊。”
“對,不知道是誰而且目前第二、第三的那兩位,總評也都挺嚇人的,兩人都是帖經甲下、墨義甲中、詩甲中、賦甲中、時務策甲中、論甲中,正常來講就是全滿的成績。”
“那其實就虧在沒甲上的評分,而甲上加甲下,算總評的時候排名比甲中加甲中要略高。”
“是啊,不過其實最可惜的是第四。”
剛才那人放下了筷子,很遺憾地說道。
不是所有判卷官都能看到前面的排名情況的,所以同桌的人,都感到很好奇。
“為何”
那人說道:“第四有兩個甲上評分。”
“那他怎么第四的”
眾人大感驚訝。
在禮部省試,兩個甲上評分排第四可比排第一還難,這怎么做到的
“帖經甲下、墨義乙上、詩甲上、賦甲中、時務策乙上、論甲上。”
“這偏的太嚴重了吧”
“誰說不是呢,看到的時候我都以為謄錯了。”
眾人嘖嘖稱奇。
又有人問道:“那你們覺得誰會拿省元”
“福建籍的林希我記得他是轉到開封來的,去年拿了開封府試第一。”
“林希確實不錯。”
“不過依我看,江西曾鞏之文沉厚典重、法度謹嚴,頗有古風,根基似更為扎實他名滿天下多年,此番或該輪到他蟾宮折桂了。”
“嗯,聽說是歐陽公的弟子。”
“我倒是覺得最近在東京城里名聲很大的陸北顧也有機會,他此前一篇《仲達論》力壓劉幾,另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又勝了林希。”
“有可能,只是省試非比尋常文會,終究要看總評,孰高孰低,尚未可知啊。”
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
糊名謄錄製下,一切皆以實際發揮定高下,往日聲名,此刻反而成了最不可靠的憑據。
而他們雖可憑文風對某些卷子的考生猜測一二,但最終名次,仍需在明天完成排名並且覆核后方能見分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