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官家很重視的問題【七千字大章求月票!】
這日上午,陸北顧前往皇宮東南角的界身巷。
界身巷與繁華的潘樓街、馬行街相鄰,卻又自成一格,是開封城真正的金融中心。
他之所以要去這里,是為了把那塊刻著“嘉祐二年禮部省試省元”的金牌給保管起來。
如此沉重的一塊金牌,陸北顧不可能時時刻刻帶在身上,但是若是放在國子監的院落里,一旦丟失,那真就是白丟了.這時代又沒有監控,而且知道他得到了這塊金牌的人可不少。
那句老話怎么說來著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所以,他必須找個安全的地方將其保管起來。
而在經濟發達的大宋,有這種類似需求的人自然也不少,所以早就衍生出了提供相關服務的所在。
名為“柜坊”的機構就是專門干保管行業的,每年收取相當比例的保管費,許多富商巨賈、高官權貴都會將不方便自己儲存的物品放到這里來。
陸北顧雇了一輛馬車來到這里,快到地方的時候,發現這附近街上的車馬果然裝飾普遍更為考究,而往來之人亦帶著與金錢打交道的精明之色。
馬車拐入界身巷的巷口,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
說是“巷”,但跟那些小巷弄完全是兩碼事,巷路寬闊,足可容數輛馬車並行。
而兩側屋宇更是雄壯,皆是以巨木青石砌就,高門廣廈,門面開闊至極,黑漆大門上鋥亮的銅環大如碗口,門前往往蹲踞著威風凜凜的石貔貅。
屋檐下,則是懸掛著書寫各家字號的小旗,字跡遒勁。
雖人來人往,業務繁忙,卻並無市井鬧市的嘈雜叫賣,唯有尚且比較原始的算盤里珠子的急促噼啪聲,壓低聲音的謹慎交談聲,以及金銀銅錢或票據文書遞送時發出的細微聲響,史料上記載的“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果然並非虛言。
下了馬車后,陸北顧定了定神,選擇了一家他事先打聽好的柜坊走了進去。
此柜坊名為“信實庫”,是開封最著名的柜坊之一,迄今為止成立已有六十八年,從未聽過丟失或吞沒過任何一件物品。
對於柜坊來講,他們比客戶更重視所保管物品的安全。
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其一,柜坊這種保管行業高度依賴信譽而生存,其客戶群體范圍不大且注重隱私,一旦出現丑聞,是不可能再開得下去的;其二,在“信實庫”這種老牌柜坊里儲存的物品價值總和何其之大每年光是收保管費就穩賺不賠了,所以從利益上來講,柜坊沒有任何動機去故意竊取所保管的物品。
“信實庫”內廳堂極高極闊,光線明亮,巨大的柜檯以整塊厚重的檀木打造,打磨得光可鑑人,其后站著十余位身著統一青衣、頭戴方巾的管事和伙計。
還沒等他踏進門檻,便有伙計主動迎了上來,拱手道:“敢問郎君來此為何”
陸北顧略微還禮,聲音平靜:“有一物件,欲寄放於貴庫,立據存取,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