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局大院的門衛,又看到了那輛熟悉的拉達車。
這輛在清南市都算古董的進口老車,這幾天已經成了財政局的一道風景線。
車門打開,劉清明和會計老陳下了車。
他們還沒走到辦公樓門口,就被一個人攔住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文質彬彬,胸前掛著相機,手中拿著采訪本。
“請問,是云嶺鄉的劉清明鄉長嗎?”男人問道。
劉清明停下腳步:“我是。你是?”
“我是省報駐林城記者站的記者,我叫孫毅。”男人伸出手,“劉鄉長,能耽誤您幾分鐘,做個簡單的采訪嗎?”
劉清明看了一眼辦公樓三樓的窗戶。
他能感覺到,有好幾個人正在那里往下看。
“好吧。”他點了點頭。
老陳站在一旁,手心全是汗。
他沒想到,事情會鬧到這一步。
記者孫毅打開了采訪本。
“劉鄉長,我聽說,為了云嶺鄉這個月的工資撥款,你已經連續來了四天,這是第五天了,是這樣嗎?”
“我們是來向市局領導匯報工作的。”劉清明回答得很官方,“上級部門有他們的工作流程和考慮,我們作為下級單位,能做的就是嚴格按照程序來。我相信,問題最終會得到解決。”
孫毅的筆尖在紙上劃過。
“那財政局方面,有沒有給出明確的原因,為什么這筆關乎幾十個干部職工生計的錢,遲遲不能到賬?”
劉清明遲疑了一下。
“我們清南市經濟不發達,云嶺鄉更是貧困鄉中的貧困鄉。也正因為如此,省里才格外關注我們,把我們鄉列為全省農村稅費改革的第一個試點地區。”
他的聲音不大,但每個字都很清晰。
“這意味著,我們鄉今年開始,可能收不上一粒公糧,‘三提五統’也被嚴格限制。鄉財政本來就困難,現在更是斷了唯一的收入來源,只能完全依靠上級部門的財政撥款。”
“我們理解市財政局領導的慎重,也希望,上級部門能夠體諒我們基層干部的難處,加快這個過程。”
孫毅的問題更尖銳了。
“劉鄉長,你覺得,這其中有沒有人為設置障礙的因素?”
“絕不可能。”劉清明回答得斬釘截鐵,“我相信我們的上級部門,他們都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的。”
“可是一件看似簡單的撥款事宜,你跑了四五趟還沒有結果。這是否說明,我們的某些辦事程序,本身就存在問題?”
“制度就是制度。在新的制度沒有出臺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現有的制度。”劉清明說。
“你今天說的這些話,有沒有受到來自某些方面的壓力?”
“沒有。”劉清明斷然說道,“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的心里話。我們云嶺鄉的干部職工,也都能理解暫時的困難,大家愿意勒緊褲腰帶,支持市里的工作。”
采訪結束。
這一幕,被三樓窗邊的幾個人看得清清楚楚。
財政局的幾個領導中,張副局長的臉色,已經相當難看了。
其他幾個正副局長,也都不自在。
“局長,這……怎么辦?”
“程序上不要讓人挑出錯,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要是傳到上頭,會不會有負面看法?”
“放心吧,上頭對這個云嶺鄉,也未必沒看法。”
在他們的注視中,劉清明的身影越來越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