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佐走后的第二天,劉清明抽個空。
召開了他主持的第一次鄉黨委全體會議。
會議室里,依然煙霧繚繞。
鄉里的幾個主要干部都到齊了,王中順、于錦繡,老會計陳滿倉,還有派出所所長沈從新,都坐在
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復雜的情緒。
一夜之間,城頭變換大王旗。
這個年輕的男孩,自從來到云嶺鄉。
一路干掉了多少人啊。
如今終于站到了最高點。
劉清明沒有說任何關于趙元佐的題外話,他直接切入正題。
“今天叫大家來,就說一件事,災后重建。”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件事。第一,通路。第二,安居。第三,復產。”
“路不通,什么都進不來,什么都干不成。這是頭等大事。”
“房子倒了,鄉親們沒地方住,人心就不穩。這是根本。”
“地毀了,牲口沒了,不想辦法恢復生產,明年大家吃什么?這是長久之計。”
他的話很短,很直接,沒有一句廢話。
在座的都是鄉里的老人,聽慣了長篇大論的報告,這種開會方式,他們還是第一次見。
“我做個分工。”劉清明繼續說。
他看向于錦繡。
“于副鄉長,你任副總指揮。山下幾個受災較輕的村子,道路疏通、清淤、防疫,全部由你負責。需要人手,直接從安置點調配。需要物資,直接跟陳會計對接。”
于錦繡站起來,干脆地回答:“是,保證完成任務。”
“王主席,你坐鎮鄉黨政,給我們保駕護航。”
王中順矜持地點點頭:“我聽書記的。”
劉清明對他十分客氣:“你是老同志,有你坐鎮,我們心里踏實。”
王中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趙元佐時代也好,之前的書記也好。
從來沒有人這么尊重過自已。
劉清明點點頭,又看向甘宗亮和沈從新。
“最硬的骨頭,我來啃。”
“東山村、神臺村,還有幾個山邊邊上的村子,通往外界的路被徹底沖毀了。我親自帶隊,目標是用最快的時間打通這條生命線。”
“亮子,你負責組織青壯年勞力。沈所長,你的人負責維持秩序和沿途警戒,防止有人趁亂鬧事。”
甘宗亮和沈從新同時站起來:“是!鄉長!”
不對,甘宗亮馬上改口:“是!書記!”
劉清明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
“現在是代理書記,叫什么都行。”
他環視一圈。
“各位,從現在開始,云嶺鄉進入戰時狀態。我只有一個要求,所有人,都給我動起來。誰在這個時候掉鏈子,別怪我不客氣。”
會議開了不到二十分鐘就散了。
但整個鄉政府大院里的氣氛,徹底不一樣了。
之前是混亂中的一絲希望,現在,是目標明確的巨大動力。
鄉親們的熱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聽說劉鄉長要親自帶人上山開路,根本不用甘宗亮挨個去動員。
安置點里的青壯年,烏泱泱地全來了。
自帶鐵鍬,自帶砍刀,甚至有人把家里唯一沒被沖走的鍋都背來了,說要在山上給大家伙兒做飯。
劉清明繼續帶著他們清理路障,一支由一百五十多個精壯漢子組成的開路隊,浩浩蕩蕩地向大山深處進發。
他扛著鐵鍬走在最前面。
“云嶺鄉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就豎立在工地上。
幾個村子的青壯年分成多支小隊,以勞動競賽的方式。
你爭我奪、你追我趕。
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就將上山的路清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