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處塌方被清理干凈,看著蜿蜒通向山外的土路時,所有人都累得癱倒在地。
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
道路打通,重建工作立刻進入第二階段。
劉清明馬上組織人手,進入各個村子,挨家挨戶統計房屋的受損情況。
每一戶的房子是全倒了,還是半倒,是地基受損,還是墻體開裂,都要詳細記錄在案。
這是下一步規劃重建的基礎。
一事不煩二主,省建院的陳工帶著自已的團隊幾,拿著各種儀器在幾個受災最嚴重的山村進行了仔細的勘測。
兩天后,一份詳細的評估報告送到了劉清明手上。
陳工的結論很明確。
東山村和神臺村做為受災最重的兩個村子,村里的房屋大面積倒塌。
如果全部按照標準建筑,即磚混結構來重建。
所需的資金量不小。
他們的建議是,與其費時費力把建筑材料運上山。
還不如在山下重建一個新村落。
報告的最后,給出了一個建議:原址重建經濟價值為負,建議整體搬遷。
整體搬遷。
這四個字,像一塊巨石,砸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剛剛燃起希望的村民們,一下子就炸了鍋。
“什么?要我們搬走?”
“憑什么!我家的地就在這里,祖墳也在這里,搬到哪兒去?”
“不搬!死也不搬!我生是東山村的人,死是東山村的鬼!”
剛剛平復下去的情緒,再次變得激動起來。
故土難離。
這四個字,刻在每一個農民的骨子里。
讓他們放棄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重建工作,瞬間陷入了僵局。
劉清明連續開了幾次村民大會,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但效果甚微。
老人們跪在地上,求他不要讓他們離開。
年輕一些的,雖然知道有危險,但一想到要離開家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也是滿心的抗拒。
就在劉清明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他。
林雪。
她渾身都是泥,頭發亂糟糟地粘在臉上,原本清秀的臉龐上滿是疲憊。
“你的身體……”。
“劉清明,我沒事了,醫院檢查結果,胎像穩定,我自已也會小心的。”
林雪更掛念自已的項目。
十幾頭種鹿全部存活下來。
基地雖然沒保住,不過好在初創階段。
并沒有購置昂貴的科研設備。
損失反而是幾個項目中最小的。
“正好,我們在商量村子搬遷的事情,你們也聽一下。”
林雪聽他講了一遍,點點頭:“村里太窮了,山上的環境也不好,如果能趁這個機會,讓他們下山來,至少再發生這種災害,不用那么緊張。”
劉清明說:“我也是這個打算,全國的捐款加上省里的救災款,選擇異地重建,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方案,不過村民的鄉土觀念太重,沒幾個人愿意搬。”
“怎么可能,以你現在的威望,他們都敢下山走上30公里去市政府請愿,一定是方法不對。”
林雪想了想,說:“你要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愿景,要看得到,而不是空口白話。”
劉清明被她一提醒,突然想到了什么。
他猛地站了起來。
“林雪,謝謝你。”他興奮地說道:“實景圖,我怎么沒想到呢。”
“你是當局者迷,別忘了,給我的鹿場搞個規劃,我要換個地方,之前的那個選址有問題,不夠安全。”
林雪也在認真地琢磨,劉清明說:“還有,加強安保措施,我準備建立一支護林隊,每天都要進行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