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之后,整個云嶺鄉都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災后重建的號角,吹遍了每一個山坳。
在新一屆鄉黨政班子的帶領下,云嶺鄉兩萬多群眾,發動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八十五。
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到處都是勞動的號子。
通往市里的公路在拓寬加固。
“云嶺新村”的安置房一排排拔地而起。
鄉中心小學的新校舍,也在無數雙手的努力下,砌起了嶄新的紅墻。
時間一晃,就到了十二月。
清南市輕工業園區。
彩旗飄揚,人聲鼎沸。
第一批入駐園區的企業,在今天正式開工。
市長汪明遠站在臨時搭建的主席臺上,發表講話。
他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了整個會場。
“清南市的輕工產業,將是未來市財政的一大增長點。”
“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市里將會著力打造上下游,從生產原料到運輸途徑,都將不斷地降低生產成本。”
“再加上我們本身就具有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清南輕工,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贏得自已的一席之地。”
“未來,市委市政府將全力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降低審批手續、簡化審核項目、優化企業申報流程、進一步保障合法經營,讓政府為企業做好服務。”
“我本人,將定期開通市長熱線,直接與各位企業家面對面,解決你們的問題。”
汪明遠的講話,得到了臺下應邀而來的企業家們的一致認可。
他們用長時間的熱烈鼓掌,對這位年輕市長的理念表示支持。
劉清明站在人群的后方,看著臺上的汪明遠。
他不得不承認,這位京城來的貴公子,確實有自已的一套。
思路清晰,眼光長遠,能力很強。
他這一趟來市里,是來送人的。
云嶺鄉的第二批勞務輸出人員,一共三百人。
她們將進入這些剛剛開工的服裝廠、鞋帽廠和箱包廠。
由于這些企業對工人的要求,這批勞務人員,全部都是女工。
儀式結束,汪明遠在一群人的簇擁下走下臺。
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劉清明,對他招了招手。
“上車說。”
汪明遠現在很忙,講完話剪完彩,就得趕去下一個地方。
劉清明跟著他上了車。
車門關上,隔絕了外面的喧囂。
“災后重建工作,進行得怎么樣了?”汪明遠揉了揉眉心,問道。
“很順利。”劉清明回答,“‘云嶺新村’的主體工程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已經有一半左右的受災村民搬進了新居。”
“配套的水、電、排水、排污等工程也完成了一半多,再有兩個月,應該就能全部竣工。”
汪明遠點點頭:“到時候,我去看一看。”
“歡迎市長視察。”劉清明說。
他頓了一下,又開口道:“對了,嫂子現在肚子應該有些明顯了,她對工作熱情太高,你還是要去勸一下。”
“養殖基地的工作已經上了正軌,有技術員和工人,她不用天天都待在山上。”
汪明遠嘆了一口氣:“她現在,喜歡那些鹿,多過喜歡我。”
“怎么會?”
說到這個汪明遠就很無奈,雖然云嶺鄉隔得不遠。
可路還沒修通,每次去都要走上好幾個小時。
他又不個清閑的人。
做為一市主官,忙得腳不沾地。
兩人自從人民醫院一別。
已經兩三個月沒見了。
更要命的是。
山上連手機信號都沒有。
想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或是發個短信關心一下。
都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