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清南市,夜晚已經有了寒意。
清南大飯店,本市唯一的三星級賓館,今晚燈火通明。
主宴會廳里,觥籌交錯,氣氛熱烈。
清南市輕工業園區第一批入駐企業的開工儀式晚宴,正在這里舉行。
能坐在這里的,都是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商人老板,身家不菲。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流水般端上桌。
當服務員將一盤盤紅彤彤、香氣四溢的小龍蝦端上來時,宴會廳里出現了一瞬間的安靜。
桌上的老板們面面相覷。
這種東西,在他們老家,是田埂水溝里的小玩意,上不了臺面。
一個戴著金絲眼鏡,看起來很斯文的中年人夾起一只,看了看,又放下了。
“汪市長,這是我們清南的特色菜?”他笑著問主位上的汪明遠。
汪明遠放下筷子,拿起麥克風。
“各位老板,這道菜,不是什么名貴菜式。”
“它來自我們清南市最貧困的一個鄉,云嶺鄉。”
“今年夏天,云嶺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鄉親們的房子倒了,地也毀了。這位,”他伸手指向人群后方的劉清明,“我們的云嶺鄉代理書記劉清明同志,帶領鄉親們不等不靠,搞生產自救,在田里養起了這個小龍蝦。”
“今天,是他們第一批成品出塘。我自作主張,把這道菜搬上了各位的宴席。一是想讓大家嘗個鮮,二是想請各位見多識廣的老板,給我們這些受災的百姓出出主意,看看這東西有沒有銷路,能不能幫他們渡過難關。”
汪明遠的話說得很誠懇,沒有一點官腔。
在座的都是人精,立刻就明白了市長的意思。
這已經不是一道菜了,這是政治任務,是給市政府面子。
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原來是扶貧項目,汪市長有心了。”
“早就聽說云嶺鄉的災情,沒想到這么快就恢復生產了,了不起!”
“劉書記年輕有為啊!”
贊揚聲此起彼伏。
剛才那個放下龍蝦的中年人,第一個戴上手套,剝開一只,將蝦肉蘸了蘸料汁,放進嘴里。
他眼睛一亮。
“嗯,味道不錯!肉質很緊實,比我們那邊水溝里的要好得多。”
“是嗎?老張,你可是美食家,你都說好,那肯定差不了。”旁邊的人也跟著動起手來。
一時間,宴會廳里只剩下剝蝦殼的“咔嚓”聲和滿足的贊嘆聲。
“好吃!”
“這個麻辣味,夠勁!”
“確實不錯,下酒一流。”
這些贊揚,有多少是真心,有多少是場面話,很難分辨。但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劉清明端著酒杯,穿梭在各個酒桌之間。
“王總,您嘗嘗,給我們提提意見。”
“劉書記太客氣了。這蝦味道很好,我們公司旗下正好有幾家連鎖餐廳,可以考慮引進。”一個胖胖的老板說道。
劉清明心中一喜:“那太感謝王總了。我們的產量還不大,但品質絕對有保證。”
“品質是關鍵,銷路嘛,都是朋友,我幫你推薦推薦。”
“謝謝王總。”
另一桌,一個做服裝出口的老板問:“劉書記,你們這個蝦,能保證穩定供應嗎?價格怎么樣?”
劉清明回答:“李總,目前我們是第一批,供應量肯定有限。但我們整個鄉都在推廣養殖,明年開春,產量會有一個大的提升。至于價格,絕對公道,我們是想打開市場,不是想賺快錢。”
“好,有想法。回頭你給我個聯系方式,我讓采購跟你對接。”
劉清明來者不拒,態度謙卑,言辭懇切。一圈走下來,已經加了好幾個老板的聯系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口頭訂單。
這些老板的人脈圈子,可以輻射小半個華夏。
就算他們說的是違心之語,只要話從他們嘴里傳出去,那就是最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