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經常會湊在一起,為了一兩個細節,爭論得面紅耳赤。
丁奇的新工作,是研究醫療體制方面的改革。
這是一個比劉清明的課題更加棘手,也更加重要的命題,牽扯的利益方也更為復雜。
李明華還是第一次看到,一向眼高于頂的丁奇,會對一個比自己年輕這么多的后輩如此推崇。
這天下午,三人又在丁奇的辦公室里碰頭。
小小的辦公室里,煙霧繚繞。
李明華看著劉清明剛剛修改過的一版草案,嘖嘖稱奇。
“老丁,你看看,我就說這小子腦子里的構造跟咱們不一樣。”
李明華把手里的幾頁紙拍了拍,對著丁奇嚷嚷。
“把消防、安監、防汛、抗旱、地震、公共衛生應急,甚至森林防火、草原防火,全都整合到一個部門里去,搞一個超級大部委。”
“這個構想,我跟你說,沒有十年腦血栓,是絕對想不出來的。”
這話聽著像罵人,但劉清明和丁奇都聽出了他話里的驚嘆。
丁奇沒理會李明華的玩笑,他摸著自己的保溫杯,表情很嚴肅。
他看著劉清明,緩緩開口。
“小劉,你的這個想法,不光是膽子大,而且邏輯是自洽的。我這幾天也在想,現行的這種‘分塊管理、臨時協調’的模式,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
“平時不出事還好,一旦遇到大的天災人禍,各個部門之間溝通成本太高,命令傳達鏈條太長,很容易貽誤戰機。”
“但是……”丁奇話鋒一轉,“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方案的阻力有多大?”
劉清明點點頭,他早就料到會有此一問。
“丁哥,李哥,我知道這很難。”
他拿起桌上的鉛筆,在一張白紙上畫了幾個圈。
“消防,現在歸公安部管,那是強力部門里的強力部門,誰敢去虎口拔牙?”
“防汛抗旱,歸水利部,那是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老牌大部,根深蒂固。”
“安全生產,歸安監總局,雖然是新成立的,但權力極大,能管到所有工礦企業。”
“還有衛生部、地震局、林業局……哪個是省油的燈?”
劉清明每說一個,就在一個圈里寫上相應的名字。
“我們這個構想,等于要把這些強勢部門的核心權力,一塊一塊地割下來,然后拼成一個新的部門。”
“這不叫改革,這叫革命。誰的蛋糕被動了,誰就會跟你拼命。”
李明華聽得直搖頭。
“是啊,這事兒,理念上無懈可擊,但現實里,根本寸步難行。報告寫得再漂亮,最后也只能是束之高閣。”
丁奇也陷入了沉思。
他最近在搞的醫療體制改革,僅僅是想動一動藥價和醫院的創收機制,就已經在衛生系統內部引起了巨大的反彈。
劉清明這個方案,牽扯的部委更多,層級更高,利益糾葛更深,難度何止是指數量級的提升。
辦公室里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只有窗外的寒風,呼呼地刮著。
劉清明看著兩位前輩臉上的凝重,卻笑了。
“丁哥,李哥,正因為難,才說明我們找對了方向。”
他把那張寫滿名字的紙推到兩人面前。
“這些困難,我們能看到,上面的領導自然也能看到。所以,我的建議是,分步走。”
“分步走?”丁奇和李明華同時抬起頭。
“對。”劉清明解釋道,“第一步,不搞實體化的部門,而是先成立一個高級別的常設議事協調機構。我們可以叫它‘國家應急指揮中心’。”
“這個中心,級別要高,最好是由一位有份量的領導來牽頭。成員單位,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這些部委。”
“平時,它是一個虛職機構,不占編制,不改變現有各部門的職能和隸屬關系。它的主要工作,就是統籌規劃,制定跨部門的應急預案,組織聯合演練。”
“可一旦有重大災害發生,這個中心就立刻從議事機構,轉變為總指揮部,擁有最高的指揮權和協調權,可以直接調動所有成員單位的人員和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