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明又補充了一句:“還有一個佐證。比我們更早發現疫情的臨海省,已經有了明顯的放緩,也從另一個方向證明了這個判斷。”
“材料在你那里?”
“在專家組手里,供他們做比對。明天我去問問,能不能拿出一個初步結論來。”
“好!”盧東升點頭,“明天我等著你的匯報。”
壓在心頭最大的石頭似乎被撬動了一絲,盧東升的心情放松了許多。他的目光落在了劉清明手里的那份材料上。
“你今天來找我,不是為了防疫的事吧。”
劉清明坦然承認:“部長英明。我最近趁著事情走上正軌,干了一些本職工作,想向您請教一下。”
盧東升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你在全國防指工作期間搞開小差,還敢拿到我面前,不怕我批評?”
劉清明也笑了:“您批評吧。”
盧東升笑著搖了搖頭,終于在他旁邊的沙發上坐了下來。
“你工作干得很好,我批評你做什么。說吧,我也正好想換換腦子。”
劉清明將材料遞了過去。
“那您幫我看看這份材料,有什么不妥之處。”
盧東升接過材料,首先看到的是標題。
題目過于專業,他卻沒說什么,直接翻開了里面的內容。
劉清明給他看,自然不是為了讓他解答專業問題。
這一點,盧東升心知肚明。
他一目十行地翻看著。
所有專業的技術參數和論證,他都直接跳過,只看當中的行為邏輯和戰略構想。
這一看,就讓他看得入了神。
這根本不是一份單純的技術報告。
這是一套完整的商業談判策略和行業前景分析。
還有西方需要華夏市場,但又不愿意培植競爭對手的搖擺心態。
以及,西方各國并非鐵板一塊,可以分化、拉攏、利用的政治博弈心理……
越是看下去,盧東升內心的驚駭就越是強烈。
這根本不像是一個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能寫出來的東西。
其專業性,其敏銳性,其復雜性,讓盧東升幾乎以為,這是國院某個頂級智囊團隊,耗費數月心血精心設計出的一個方案。
與其中的宏大敘事相比,其目地性又是那樣的小。
盧東升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但能看出,撰寫者的深深憂慮。
他花了一點時間,來消化這份材料背后的真正用意。
當他基本上想通的時候,他看著劉清明的樣子,已經完全變了。
良久,他合上材料,鄭重地放在茶幾上。
“這件事,真得如此必要嗎?”
劉清明點頭:“時機只有一次,而且,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盧東升沉吟道:“技術掌握在他們手里,會比較復雜你雖然在材料里考慮到了這一點,但還想推進?”
“他們為了獲勝,會對政商界做出一些妥協。這也是我想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
盧東升的指節在膝蓋上輕輕敲擊著。
“你連這個都考慮進去了,不錯。”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組織思路。
“我現在感覺,有一些信心了。我想從兩個方面,給你一些建議。”
劉清明立刻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和筆,身體微微前傾,做出了傾聽的姿勢。
盧東升很滿意他的態度。
“第一,我們目前做出了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并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姿態。在這次疫情中,更是廣泛尋求國際合作,既沒有封鎖消息,也沒有隱報瞞報。這會讓你的計劃,更加可信。”
“你的整個計劃,是建立在‘戰略欺騙’的基礎上。那么,一個開放、坦誠、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的形象,就是最好的偽裝。”
劉清明飛快地記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