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松動術、縱向滑動訓練,每天3次,每次5分鐘。
“以及經皮電刺激,采用雙通道交替模式,頻率20hz,脈寬250μs……
“……”
“過渡到神經再生期后,此時利用表面肌電觸發式電刺激,閾值設定為健側50%。
“另外還有神經重塑,經顱磁刺激高頻刺激患側運動皮層……”
又花了十多分鐘,賴光圳將之前一個半小時思索完畢的草稿整理完畢,給出了最終的手術方案和個性化康復方案。
至此,關于頸七互換術的“文”的部分徹底結束。
“接下來就是手術了!”
賴光圳雙眼放光。
文他不太擅長。
或者說,很多外科醫生,最討厭的就是這一個環節。
但到了武的手術,就輕松很多了。
畢竟外科醫生平日里練的就是手術,而上了臺,不過是將平時訓練出來的肌肉記憶激發出來。
……
賴光圳開始手術的時候,另一邊,范鑫眼睛一瞇,也加快了速度。
最后只慢了賴光圳幾分鐘而已,同樣也來到了手術臺前。
“手術是我的強項……”
范鑫深吸一口氣。
他也下意識地往后看了眼,瞄向許秋的方向。
“許醫生,我可是偷偷找你開過幾次小灶的,絕對不能輸給賴光圳!”
想到這,范鑫眼神中的信念越來越強。
擺體位、選入路。
隨后,沿著鎖骨兩厘米做弧形切口,標記頸外靜脈體表投影。
“切口選擇幾厘米……”
范鑫有些遲疑。
許秋能把切口控制在五厘米左右。
但那是許秋。
即便是沃森,以及在場的莫雷蒂,都很難把切口縮小到這種程度!
而六七厘米,同樣是頂尖頸七互換術術者的專屬區域。
“選擇平庸的八厘米?
“還是說,絕對不會失敗的九厘米?”
范鑫遲疑了。
但下一刻,他一咬牙,直接開出了一道七厘米的切口。
手術最忌諱的就是猶豫不決!
不如相信自己的手術能力,相信許醫生的小灶!
“七厘米,之前就是在練習室也沒有挑戰過……”
然而范鑫此刻心里沒有慌亂。
反而覺得越來越順手。
他一路開刀。
紅色凝膠模擬的出血,用來考核止血速度。
范鑫雙手并用,迅速止血。
隨后,就是顯微縫合。
真實的臨床比這要復雜很多,很多環節都需要多個助手協調才能完成。
但這一次的考核只考察術者的能力。
因而此時此刻,除了主刀需要做的步驟,其余都可以省略。
“健側頸七,斜形裁剪……這可以增加接觸面!
“遠端階梯狀裁剪,降低張力!”
這一個個訣竅,都是許秋隨口提到的經驗。
諸多細節,若非有許秋指點,他們這些醫生恐怕做幾百臺手術才能領悟到!
而如今,他在一開始就已經站在了羅馬,所用經驗,都來自于許秋大師級頸七互換術的傳授!
“還有最后一個難點……翻過它,我就有機會拿下第一!”范范鑫目中放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