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僅限于目前腫瘤免疫療法方面。
“研發經驗,給了我科研基礎。
“而大師級的直覺,則提升了我靈光一現的概率……
“這樣的話,幫方院士他們完善這個療法,應該是不成問題了。”
至于最后的三次抽獎機會,許秋也不打算用了。
留來當后手。
……
重新將目光放在項目全案上。
此時,之前看不懂的諸多理論知識,已經無法對許秋形成阻礙。
而原本無法理解的各種跳躍思維,現在許秋也能輕易理解。
甚至于……他還覺得方具瞻的科研全案太拖沓了。
完全是當成給小白講解用的。
不過也是因此,許秋才體會到此前自己水平究竟有多局限。
當然,更主要的點其實是方院士的研究太深入了。
基本上已經碰到了這個領域的邊界。
而且向外探索出了不少。
因而,除非是緊跟著方具瞻腳步的科研人員,否則讓其他人來看,就是戴楠,可能都不一定能看得明白!
……
這一夜,許秋辦公室的燈光徹夜未熄。
等到第一縷曦光穿入窗內,許秋也終于長出一口氣。
總算是看完了。
得虧方具瞻在各個項目重大進展的節點,都做了提綱挈領的總結。
因而,許秋不必一一查看繁瑣而密集的研發原理。
他不需要了解每一個細節。
只要找到缺陷、揪出瓶頸,然后攻克之,就可以了。
當然,“就可以了”四個字說起來輕松,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全球都尋不出幾人。
能讓方具瞻和哈佛醫學院投入如此大的精力,最終才做到這一步……又豈是正常人能一夜之間“錦上添花”的?
別說是讓成果更上一層樓。
就是想要找到漏洞,恐怕就是幾個院士加起來組成審查隊伍,也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好在,這一切“常理”唯獨約束不了許秋。
經過一夜的審查,他已經初步做出了評判。
目前,方具瞻這個課題其實已經趨于完善了,作為選入霉國神外年會的項目,綽綽有余。
甚至于,稍微修葺一些細枝末節,直接開始臨床前實驗都沒什么問題。
想要提升,基本上不太可能。
但……許秋仍然找到了幾個核心問題!
第一,遞送效率太低!
經過方具瞻團隊的研究,雖然錒-225確有療效,但,最終卻只有0.01%的注射劑量可以到達腦干腫瘤!
從原理上來看,這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畢竟,顱腦有血腦屏障的天然阻隔。
同時,抗體分子量還大。
這兩者加起來,幾乎注定了“遞送效率低”無解!
因此,方具瞻團隊沒有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他們直接選擇了最粗暴的處理方式——火力覆蓋!
遞送效率低?
簡單!100個單位,只進去0.01,那我直接給10000個單位,怎么也得進去1個單位了!
這雖然會帶來不小的毒副作用。
但,與棘手的腫瘤本身相比,收益是遠遠大于風險的,而且中位生存期理論上比傳統放化療提升不少。
無所謂。
總歸是提升了。
科研哪有什么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完善……能有這種進展,已經殊為可貴!
“簡單來說其實就一點,如何提升ac-225穿越血腦屏障的效率。”
許秋目光深邃。
此時,他腦子里已經有了一個絕妙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