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廄戶皇子似乎明白了,楊廣繼續道:“這些還不夠,要雙管齊下。”
“還有什么?”
“制造外部敵人,灌輸給老百姓外部敵人一直想侵略倭國,一旦國破,所有人都會變成奴隸。”
已明白楊廣行事風格的廄戶皇子瞬間領悟,所謂的外部敵人還不是自己說有就有,老百姓懂什么。
外部的壓力有助于內部的穩定,即便再怎么壓榨老百姓,在國破家亡面前,都足以讓老百姓選擇忍耐。
結合造神和宗教,可以說失敗的概率接近于零。
可以說,楊廣把獨裁統治的精髓已經傾囊相授了,絲毫沒有藏私,絕對對得起廄戶皇子漂洋過海的辛苦。
說完所有,楊廣沖廄戶皇子嘆了口氣,道:“你知道朕為什么這么急著想找一個海外盟友嗎?”
廄戶皇子看楊廣這是要吐露心聲,他也想知道楊廣到底是怎么想的,問道:“為何?”
楊廣道:“你可知道大隋的周邊還有一個國家沒有臣服?”
“高句麗!”
這個廄戶皇子知道,他對整個東亞的國家、地理都很了解,洛陽聚集了東亞乃至西域幾乎所有國家的使節,與大隋接壤的只有高句麗沒有朝貢。
楊廣點頭:“朕數次召見高句麗王入朝,他們動都沒有。以高句麗的實力,在大隋面前其實毫無反抗之力,可是他依然敢無視朕的召見。”
“為何?”
楊廣道:“之前有過高句麗暗里向dtz派使者的事,被朕發現了。不知道還有沒有沒被朕發現的,所以朕不敢輕易對高句麗開戰。因為一旦開戰,其他國家怎么反應不確定。這個時候皇子來了,給了朕一個新的方向。只要倭國能同大隋同時進攻高句麗,就可以短時間結束戰爭。可是如果倭進攻向高句麗,也要防止后方被抄家,所以朕想讓倭國盡快消滅周圍的敵人,在島上完成統一,能集合全島的力量,同大隋一起發兵高句麗,到時候朕最少把整個半島讓給倭國。”
楊廣說出了自己幫助倭國的原因,他并不無私。可正是這種私心,讓他的話更加可信,而且連好處也許諾了。
高句麗的問題廄戶皇子早就看穿了,這段時間他總能感受到楊廣想動高句麗的心思,此時也理解了楊廣的顧慮。
楊廣這種人,即便只是因為面子問題,也足以讓他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一場戰爭。
廄戶皇子想明白了,也就放下了一些擔憂,道:“倭國必定全力以赴,協助大隋。”
一個小小的半島,大隋皇帝想都不用想,就可以送出去。至于島上的原住民百濟和新羅,楊廣沒提,就是可以讓倭國隨意處置,大國氣魄,不外如是。
大隋看不上半島貧瘠的土地,但對倭國來說,卻是沖出海島,登上大陸的跳板,單單這個地理位置,就無比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