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已經到了高中畢業。
趙悅悅慢慢的從蘇雨晴死亡的陰霾中走了出來。
李鳳芝也已經不用住院,被李剛接回家中調養。
但人依舊還是癡癡的狀態,只是沒有之前瘋的時不時對著空氣大吼大叫那么利害。
所有人都逐漸從蘇雨晴死亡的陰霾中脫離。
唯獨一個人,在這件事情上卻是越陷越深。
雖然說眼前的畫面總是匆匆而過,但蘇雨晴依舊看到了這些日子陳默究竟是以什么樣的狀態度過。
他的痛苦,他的掙扎,以及他的感情。
一個普通同學的離世,不可能會對陳默造成這么大的打擊。
蘇雨晴能夠感受出來,陳默對自己的感情。
即便之前兩個人并沒有多么的親近,但是雙方都是互有好感的克制性接觸罷了。
蘇雨晴一點一滴的看到陳默是如何從一個中游成績的學生,一路瘋魔的沖上名列前茅水準的。
當一個人能夠將一件事情當做自己一輩子必須專注的事情去完成的時候,那這件事情,他想干不好都難。
陳默自從自我封閉后,雖然整個人變得孤僻了,但是卻讓他擁有了這個年紀的同齡人難以擁有的高度專注力。
他可以做到完全心無旁騖的去學習,瘋狂的汲取知識。
對于身體的鍛煉也是同樣如此。
憑借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力和異常的專注力,陳默做到了身體素質和學習成績的雙重爆炸提升。
但是代價也很明顯,那就是他放棄了一切的娛樂、社交乃至于是自我。
這樣的人,精神狀況顯然不能稱之為多好。
看著陳默這種近乎癲狂的自我磨礪,蘇雨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蘇雨晴看到了另外一個自己。
一個虛幻的漂浮著的自己。
她時不時的出現,一臉心疼的在一旁注視著陳默。
所有的畫面都透露著異常的怪異之感。
時間一晃便到了大學時期。
進入了大學后,陳默的生活狀況也是沒有太多的改變。
蘇雨晴如同被無形的絲線牽引,如影隨形在陳默身側,被迫旁觀著這個“沒有她的世界”里,那個曾經帶著懶散笑意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沉入名為“自我苛責”的冰冷深淵。
進入大學后,陳默的選擇如同他的人生軌跡一樣,指向了唯一的光源——真相。
他毫不猶豫地投身于刑偵學、犯罪心理學、法醫學以及嚴苛的警用格斗與射擊訓練中。
圖書館成了他的第二個宿舍,永遠是最早開門時第一個進去,最晚熄燈時最后一個被管理員無奈請離的人。
書本被他翻得卷邊泛黃,筆記密密麻麻如同密碼本,字跡卻帶著一種近乎刻板的工整,那是高度專注下精神緊繃的痕跡。
課堂上,他像一塊沉默的海綿,眼神銳利地汲取著教授講述的每一個案例細節、每一種偵查手段、每一條法律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