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秀才,連同他搜集到的證據,都被賈家兄弟截獲,一起交給了鄧家。
這就是崔榮交給鄧家的投名狀。
從此,崔榮靠著鄧家不但站穩腳跟,還從私礦里得到高額利潤。
而那場地動,崔榮之所以沒有及時救災,是因為他把所有的衙役全都派給鄧家了,哪里還有余力去救助百姓?
崔榮早就是鄧家養的一條狗了。
而那時,董慶林的侄女已經進了東宮,做了太子妃。
而鄧潛也已經做了次輔。
做了次輔之后,或許是為了避嫌,鄧潛表面上不再與董慶林有往來,鄧董兩家雖然曾是姻親,但是鄧氏已經去世多年,又沒有孩子,所以在世人看來,這兩家已經沒有關系了。
而董慶林對崔家依然很關照,崔榮的一個堂侄女參加選秀,在董慶林的運作下進了東宮,做了太子選侍,也成了太子妃的左膀右臂。
在外人看來,太子并不受寵,而做為太子岳家的董家雖然清貴,卻沒有實權,遠不如三皇子。
可實際上,鄧潛一直在暗中支持太子,只是他很聰明,做了很多假像,直到現在也沒有露出馬腳。
只是董慶林雖然關照崔家,可是在鄧潛卻沒把崔家放在眼中。
一個三流世家而已。
至于曾為鄧家看門護院的崔榮,早在地動之后,便成了棄子。
因此,崔榮花了不少銀子,才托了鄧潛的侄子,求到鄧潛面前。
好在鄧潛終于看到崔榮身上的剩余價值,把他調到了阜云。
阜云是個爛攤子,鄧潛也只是想讓崔榮在這里過渡一下,做出一點政績,洗白以前的過失,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他所用。
可惜崔榮太貪了,為了一千兩銀子,就胡亂判案,差一點就把自己的官位給作沒了。
鄧潛壽辰將近,崔榮絞盡腦汁送去一份厚禮,這份禮物送到鄧潛的心坎上,便又給了崔榮一次機會。
只是崔榮自己也清楚,再一再二不再三,如果他再出差錯,鄧潛不會再用他了。
鄧潛這樣的上位者,即使是被他棄用,也不會留下活口。
畢竟,誰不知道鄧潛是清風明月,從不參與皇子間的爭斗。
這也是看到那張大字報之后,崔榮為何要急著把王紅紅母子滅口了。
他要把這次的事件控制到最小,否則便不是當不當官的事了,而是他也離死不遠了。
看完阿雷的供詞,趙時晴覺得自己還是太單純了。
她想到崔榮上面有人,也早就猜到崔家是太子黨,可是卻沒有想到,崔榮上面的人竟然是鄧潛!
她聽說過這位鄧次輔,父王在世時,曾經說過這位品格高潔,是朝廷中的清流。
清流?
開私礦?
殺人滅口?
見沈觀月看著窗外的冬景若有所思,趙時晴問道:“你想什么呢?”
若是以前,趙時晴會以為沈觀月壓根聽不懂這些事,可是在她看過沈觀月寫的文章之后,便不會再這樣想了。
這分明是個黑芝麻餡的大湯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