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現在就處于貿易順差的狀態,也就是說,其他國家的金銀正在流向大明,老朱之前說,去年因為松江特區的貢獻,大明國庫終于扭虧為盈,實現了收支平衡,其實松江特區貢獻的銀子里面,有一部分就是從他國吸收來的金銀。”
“所以,只要保持貿易順差,別國的銀子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
朱元璋若有所思。
對于松江特區去年在財政上的貢獻,他當然非常開心,但是他倒是真沒想過,這些銀子是從哪來的?
聽朱辰這么一說,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些銀子的來源。
不過他并沒有太驚訝,因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給國外賣棉花賣武器,當然能從國外賺回銀子了。
他倒是想到了什么,開口道:“你看咱這樣理解對不對,只要咱堅持賣東西給國外,國外的銀子就會不斷流入大明,而咱們大明只要限制不買別國的東西,那么咱們國內的銀子就不會流出,像一個貔貅一樣,只進不出,那咱們大明的銀子就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富有,對嗎?”
朱辰卻是搖了搖頭:“并非如此,貿易并不能像貔貅那樣,只進不出。”
“事實上,輸入金銀不是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得到的唯一好處。隨便哪兩個地方之間進行對外貿易,他們都會得到兩種好處。”
“外貿使他們本國內剩余的那部分產物被運走,給他們帶來所需要的其他東西。”
“外貿賦予了那些剩余產品以價值,通過貿易,國內市場的狹隘性就不會妨礙任何手工藝或制造業部門的分工發展到完善的境地。”
“因為無論他們的勞動產品有多少超出了國內的消費量,只要對外貿易,就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就會鼓勵他們提高生產力,把年產量提高到最大,并因此而增加社會的真實收入和財富。”
“就像松江特區那樣,因為紡織產業不斷擴大,國內的棉花供應已經不足,它就需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棉花,生產成布再銷向海外,只要朝廷不去限制它的進口和出口,那么它就有一個無限大的舞臺,把產業擴得再大,產量提得再高,它都有市場,因為現階段沒有人可以和它競爭。”
“直到它把整個紡織行業徹底壟斷為止。”
朱元璋幾人并沒有聽得完全明白,但也大概明白了,朱辰這讓朝廷不要去限制出口也不要去限制進口,松江特區還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為大明現階段的生產力遠超其他國家,所以大明必然是長期保持貿易順差,而貿易順差就會讓大明吸收海外的金銀,越積越多,而積累起來的這部分金銀就可以成為準備金,存進大明的銀行里,而大明的銀行也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準備金比例,開始發行紙幣。”
“至于外貿,還有松江特區的發展等其余的一切都交由市場自己去決定,朝廷不必干預過多,因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會幫朝廷或者說在幫整個社會進行調節。”
“看不見的手?”朱元璋幾人聞言都是一怔。
朱辰點頭道:“市場中,每個人都試圖用應用他的資本,來使他能夠得到最大的價值。”
“一般來說,他并不是為了他人,也不是為了國家,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個人的利益。”
“可是,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引導所有人共同去達到另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絕不是他們每個人各自所追求的東西,他們甚至都不知道。”
“由于每個人都在追逐他個人的利益,而實際上,他也同時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效益時所得到的效果更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