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三吾原本為了避禍,隱居廣西,潛心著述,沒想到竟被朱元璋請到了京師,成為負責通政司主要工作的通政使。
從草根到正三品大員,這讓劉三吾至今想起都覺得有些夢幻。
不過,比起官職,更令劉三吾感到欣喜的是通政司的這一份工作。
通政司主要負責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也負責官報邸報的發行,惟掌文書而已,所以,一向被視為清水衙門。
劉三吾本就不在意什么清水衙門不清水衙門的,而現在通政司更是有了讓他為之著迷的東西:《明報》。
一份小小的報紙,就能囊括古今天下事,而且還能與天下人分享,這可比他以前隱居著述不知道要好上千百倍。
現如今的《明報》,是兼具政策宣傳,新聞時事,知識傳播,娛樂消遣等等的載體,已經成了大明百姓生活中不可獲取的一部分。
自從上次皇上給通政司拿來一本《紅樓夢》后,劉三吾就幾乎沒有在朝堂之下單獨面圣了。
其實,他也能大概猜出來,皇上這一次召見他的意圖。
“臣,劉三吾叩見皇上!”
“起來說話。”
朱元璋讓劉三吾起來,而后道:“三吾,把你叫來,是想讓你在《明報》上講明一個東西。”
“皇上請講。”
“咱想要你把‘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兩個政策’給寫清楚,寫明白了,一定要通俗易懂,直接了當,讓百姓們都看得懂,明白咱的意思嗎?”
“明白。”劉三吾點頭。
朱元璋想了想,又道:“除了講清楚以外,還要配上鮮活的例子和故事,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貼近百姓們身邊的故事,就講稅收新政是怎么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的,嗯……還有……”
“還有就是……對了,要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口號,比如……”
“攤丁入畝新政好,多生兒子不收稅,稅銀攤到田地里,傳宗接代不用愁!嗯……就這樣!打大字,要醒目的大字!”
很顯然。
朱元璋已經掌握了朱辰教給的服從性訓練的部分核心。
首先是權威,只要有足夠的權威,就能讓人從一開始就選擇相信。
《明報》足夠的權威,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推廣與發行,《明報》儼然已經成了大明百姓心目中最有公信力的一條信息渠道。
其次是鮮活的百姓身邊的例子和故事。
這就像傳銷團伙里的洗腦方式,光是跟你鼓吹不切實際的收益數字,用處不大,得有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和夢想,而且就發生在你的身邊,比如你身邊的誰誰誰怎樣怎樣成功了,久而久之你就會產生一種代入的錯覺,感覺他們口中的成功人士說的就是你自己,你上你也行。
最后是口號式的宣傳。
簡單無腦的口號式宣傳,其實最是容易深入人心,比如“少生孩子,多種樹”,“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