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萬歷皇帝時期,更是黃冊失效,流民問題日益嚴重,戶籍制度已然名存實亡。”
“明朝戶籍制度在初期確實有效穩定了社會,保障了賦稅和兵源,但僵化的世襲制和嚴苛的人身控制最終成為社會發展的阻礙,并且因為缺乏彈性而加速了社會矛盾,最終隨著明朝的衰落而走向崩潰。”
“所以,對于現在已經穩定下來的大明,這套嚴苛的戶籍制度不再是安穩的保障,而是枷鎖,理應廢除。”
朱辰很客觀公正的去分析,但朱元璋卻是若有所思。
朱辰知道,朱元璋一時之間肯定是有些難以接受。
如果只是齊雅秀一個人,朱元璋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直接點頭答應,可是現在,要讓他全面放開戶籍制度,這涉及的層面實在是太廣了。
可以說,戶籍制度是基本國策,現在朱辰說的,是徹底顛覆這項基本國策。
不過這在之前并不是沒有過,賦稅的改革比這個影響要更廣,更深遠,而且更具顛覆性,遭受到的阻力也更大。
但是朱元璋仍舊堅決推行,而這一次,朱元璋卻有些猶豫了。
朱辰還知道,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這件事情,朱辰是牽扯其中的。
是因為齊雅秀的事情,朱辰才提到賤籍這件事情。
如果是在書店里面提及這件事情,那就不一樣,因為那是在另外一個時空,是站在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看待大明。
就像朱辰常說的,在他的眼里,無論是誰,都只是他書店的顧客罷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朱辰不知不覺中已經牽扯到這是時空的人和事里面去了,無論是齊雅秀也好,藍玉也好,他都不可避免的去考慮與他相關的東西。
朱辰自然知道自己不應該參與太多到這個時空的人與事當中來,不過他既然選擇穿越來到這個時空,很多東西就難以避免。
而且在這個時空里,朱元璋是真正的統治者,即便朱辰知曉得再多,也不可能凌駕于他之上。
長此以往,必生間隙。
伴君如伴虎,不外如是。
但是在書店,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朱辰才是書店的主人。
所以,即使是相同的話,在不同的境地下說出來,意思或者說得到的效果可能就不太相同,不過朱元璋只是沉吟片刻之后,還是點了點頭。
“咱會好好考慮的。”
一路舟車勞頓,讓朱辰也體會了一把古人趕路的艱辛,即便貴為天子,用最好的馬車,也不及后世一個普通人舒服與便利。
幾天過后。
一行人終于來到了松江特區。
而劉基已經先接到了皇上要帶朱辰來這里視察的消息,早早的帶著人在城外的路口處等候著。
“皇上!朱先生!”
見到了朱元璋朱辰一行人在出現在視野中,劉基急忙迎了上去,神色激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