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復制已有的成功,林燃內心默默想著,自己要開辟新的成功,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代。
消息通過nasa官方傳遞給各地的電視臺后,電視臺的評論員們也隨之歡呼,克朗凱特激動地說:“阿美利肯單獨登月成功!讓我們共同歡呼!”
月球寧靜海的灰白色地表上,登月艙“鷹”號穩穩地停駐,艙內的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正為踏上月球土地做準備。
地球上,億萬雙眼睛緊盯著電視屏幕,心跳與期待交織,等待見證歷史。
畢竟上一次加加林在月球著陸,人類的腳步歷史上首次出現在月球上,因為蘇俄的技術不行,所以沒能直播讓民眾們看到。
也就是說,如果前面加個定語,首次直播登月,那奧爾德林和阿姆斯特朗這確實是首次。
這里詳細解釋一下,登月過程中的直播是如何做到的。
不詳細了解肯定很難想出來,為什么他們踏出登月艙的瞬間會被拍到,這是不是攝影棚登月。
其實在未來歲月里,華國人對攝影棚登月的質疑只是在網絡上,阿美利肯人自己對攝影棚登月的質疑除了網絡還存在于現實中。
奧爾德林甚至還動手和現實中的質疑者產生過沖突。
回到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11號任務中使用的電視攝像機是一臺由西屋公司制造的黑白攝像機,配備16mm鏡頭,重量約7.25磅。
這種攝像機并非在月球表面提前設置,而是預裝在登月艙的下降級上,具體位于模塊化設備儲存組件中。
模塊化設備儲存組件是登月艙的一個儲物區,位于下降級的四號艙段,設計用于存放各種設備,包括攝像機和地質工具。
用人話說就是,登月艙的腿伸出來之后,攝像機就自動出現了,鏡頭就已經對準艙門了。
攝像頭就在登月艙著陸的支架上。
(登月艙設計圖)
著陸后,宇航員需要激活模塊化設備儲存組件以啟動攝影機。
具體的部署過程是由阿姆斯特朗在登月艙內拉動一根拉繩,解鎖并打開模塊化設備儲存組件,使其像一個抽屜般展開。
模塊化設備儲存組件的展開不僅釋放了攝像機,還將其定位在預定角度,面向梯子。
(登月攝影機,安裝在登月艙的側面,確保能夠準確拍到宇航員踏上月球的瞬間)
這一動作確保攝像機能夠直接拍攝到宇航員下梯的畫面。
隨后,奧爾德林關閉了一個斷路器,啟動攝像機的傳輸功能。
這一步驟非常關鍵,因為它連接了攝像機與登月艙的通信系統,開始將視頻信號通過無線電傳輸回地球。
由于攝像機在運輸時的安全考慮,初始畫面可能會出現上下顛倒的情況,但地面控制中心會迅速進行調整,確保觀眾看到正確的圖像。
直播信號的傳輸依賴于登月艙上安裝的輕型天線,這根天線由38英尺細金鍍線組成,能夠在真空環境中高效反射信號。
信號通過統一的s波段系統傳輸,覆蓋約25萬英里的距離,從月球返回地球。
這一系統在阿波羅計劃中被廣泛使用,確保所有通信信號,包括語音、生物醫學遙測和視頻,都能同時傳輸。
信號首先被澳大利亞的霍尼薩克爾溪跟蹤站接收,隨后通過加利福尼亞州的金石天文臺和澳大利亞的帕克斯射電望遠鏡等地面站中繼,最終傳送到全球電視網絡。
英格蘭的古尼利天線1號也參與了信號中繼,這樣確保歐洲觀眾也能夠實時觀看。
艙門緩緩開啟,奧爾德林順著梯子小心翼翼地向下移動。他的宇航服在低重力下顯得笨重,每一步都像是在與未知試探。
他停在梯子的最后一級,深吸一口氣,頭盔內的呼吸聲清晰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