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b站的官方直播間清一色的6,那么現實中,在看這場直播的觀眾們反應又各不相同。
燕大的宿舍里傳來一陣歡呼。
身為博士,是沒有寒假概念的。
不過數學博士好點,能回去個十來天,和本科生比起來少得可憐,但和其他理工科博士比起來簡直不要太爽好嗎。
做材料的博士能回去七天都要謝主隆恩了。
國內科研環境不被詬病才怪呢。
當然,如此push的環境也是華國論文一篇接著一篇發的重要原因。
徐賢和李宜清都在b站看直播。
在發射前徐賢還特意發了條微信給林燃,提前預祝燃哥成功。
“燃神這也太狂了,不過仔細想想沒毛病啊,燃神人生中確實從來沒有失敗過。”
“也不是,如果說沒考上燕大水木算失敗的話。”
“那怎么可能?能考上交大怎么都算不上失敗吧,好歹是top3.”
“老實講,有燃神之后,我感覺交大還真有可能成為top3了。”
“是啊,畢竟這也太牛了,半年入軌什么概念!
我聽說大把交大學生都在阿波羅科技實習,阿波羅科技都搞成了交大學生實習自留地。
參與國內第一架民營航天公司的中型火箭研發,這條履歷有點太過于無解了。
復旦還好,畢竟復旦走的主要是文科和理科,我感覺同濟不得酸死啊,同樣是工科強校,同濟最強的是土木,土木18年之后什么樣,那叫一個風雨飄搖。
結果像機械、電氣這些傳統工科還撈不到和交大一樣的實習機會,同濟在交大面前本來就矮一截,現在不得更矮了啊?”
徐賢和李宜清作為燕大在讀博士,對申海三校那叫一個指點江山,絲毫不放在眼里。
“交大撿漏了,純屬走在路上撿到寶,憑空多了個橫跨數學和航天的知名校友。
前者把逼格拉滿,后者實用性無敵,逼格也同樣高,感覺交大這幾年能壓著復旦打。”
“是啊,半年時間太夸張了,其他小型火箭靠模擬我能理解,燃神這8噸運載量多發動機捆綁的火箭也靠模擬嗎?
半年時間,從設計到制造,肯定是沒有時間送去風洞吹的。
這未免也太牛了一點,當年馬斯克的獵鷹九號也失敗了好幾次才成功,燃神這火箭研發時間太短了,甚至地面測試次數都最多個位數。
你又沒有去吹風洞,又沒有進行大量的地面點火測試、原型測試,結果一次就成功。”李宜清感覺自己不在現實世界了屬于是。
他是應用數學博士,這幾天在刷了畢導和tim的視頻之后,去惡補了一些航天相關常識。
在他看來,林燃主導的這次火箭發射成功入軌,感覺不像是人能做到的。
“沒辦法,這就是燃神,神和凡人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我估計那幫民營航天機構壓力山大了。
燃哥這火箭運載量8噸一次成功,加上他們介紹的要往可回收領域改進,我嚴重懷疑國內這些民營機構的生存空間,會被阿波羅科技無限擠壓。”徐賢說。
李宜清問道:“那你信燃神說的,今年就登月么?”
徐賢愣住了,片刻后點頭道:“信!怎么不信
這還有九個月呢,怎么不信?”
李宜清調侃道:“那你為什么不和知乎上那些網友賭?”
徐賢猛猛搖頭:“信歸信,賭歸賭,賭吃粑粑還是太過分了一點,如果賭錢,類似一千塊這樣,我肯定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