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里充滿了低語和鍵盤敲擊的聲音。
“好了,大家,”林燃聲音沉穩,穿透了房間的喧囂,“我們開始吧,李工,先給我們總結一下測試情況。”
李工不是李瑞,李瑞是做軌道計算的,這里的李工全名叫李斌,和蔚來的李斌同名,他是前華國航天的工程師,后來在某民營航天機構當總工程師,最近主動找到阿波羅科技,在經過了三輪審查后才入職阿波羅科技的。
入職之后,很快因為其經驗豐富,很快就成為了推進系統的首席工程師。
李斌四十出頭,眼中透著對技術的執著:“從實時監控來看,七臺發動機點火順利,燃燒穩定。
總推力達到了預期,沒有明顯異常。”
林燃點點頭,但他的目光轉向了數據分析師王磊。
王磊正埋頭于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屏幕上不斷切換著各種圖表。
“王工,推力數據準備好了嗎?”
“馬上就好,教授。”王磊回答道。
主屏幕切換到推力曲線圖,七條線條幾乎完美重疊,每臺發動機推力穩定在835千牛左右,總推力達到5845千牛。
“看起來不錯。”李斌輕聲說,但他隨即皺眉,仔細審視曲線,“有沒有任何波動?”
王磊放大圖表,“波動都在容差范圍內,最大偏差不到0.5%。”
林燃問:“燃燒室壓力呢?”
王磊切換到壓力數據,“每臺發動機壓力穩定在12.5mpa,沒有異常波動。”
終于從英制單位切換到了公制單位,林燃倒沒覺得有什么不一樣,但團隊的其他成員們覺得習慣多了。
會議室的人群中傳來一陣低聲的松氣聲。
因為壓力穩定意味著燃燒過程高效且安全,這是他們最關心的指標之一,壓力波動可能表明燃燒不穩定或推進劑供應問題,這是其他國家研發可回收火箭最常遇到的問題類型之一。
“溫度數據怎么樣?”林燃繼續追問,他知道,任何過熱都可能導致材料損傷,推遲整個計劃。
王磊調出溫度曲線,“噴嘴溫度最高達到1200攝氏度,遠低于材料極限,熱保護系統表現良好,結構溫度也在安全范圍內。”
確認關鍵組件的溫度是否在安全范圍內的目的是避免過熱或材料損傷,像噴管溫度過高可能表明冷卻系統失效。
“推進劑流量呢?混合比是否符合設計?”林燃問。
“液氧和煤油混合比為2.6:1,流量穩定,無阻塞或氣蝕現象。”王磊回答,語氣中帶著自信。
就在此時,年輕的工程師劉海波舉起手,聲音略帶猶豫,“教授,我注意到第四號發動機在60秒左右時推力略有下降,很短暫,但我想提一下。”
房間瞬間安靜,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林燃當機立斷:“王工,放大那段數據。”
王磊迅速操作,屏幕顯示第四號發動機的推力曲線。
果然,在60秒處,推力下降了約2%,持續兩秒后恢復正常。
李斌皺眉走近屏幕,“這可能是燃料管路中的短暫擾動。讓我們看看對應的壓力和流量數據。”
王磊調出相關數據,“壓力和流量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異常。”
林燃腦海中閃過無數可能性:傳感器故障?燃料氣泡?還是設計缺陷?
這種時候經驗就能發揮作用,有視頻在能夠迅速確定問題所在,那么就一定有解法,林燃深信。
“有沒有視頻記錄?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況。”林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