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陰影區可能隱藏水冰。你們要學會識別可能的冰層特征,這也是你們這次最重要的任務,找到水冰的存在。”訓練員接著說道:“如果在沙克爾頓隕石坑屢次都找不到水冰,那我們可能很不幸要換一個隕石坑建設月球基地。”
在訓練中心的低重力模擬區,他們被懸浮系統吊起,模擬月球1/6重力環境。
韋旭航和李叢站在布滿月壤的斜坡上,模擬隕石坑邊緣的地形。
教練則站在一旁,手持平板電腦,記錄他們的表現。
還有低光照操作訓練
夜幕降臨,訓練大廳的燈光被調至極低,模擬南極永久陰影區的環境。
韋旭航和李叢手持手電筒,嘗試在黑暗中安裝一臺模擬地震儀。
“能見度太低了,”韋旭航皺眉,調整手電角度,“得靠激光測距儀來判斷距離。”
他打開設備,屏幕顯示:“距離目標點4.8米。”
兩人小心移動,避開模擬巖石。
李叢則連接地震儀的電源線,動作謹慎。
突然,訓練員的聲音響起:“模擬宇航服故障,韋旭航,你的氧氣系統出現泄漏。”
韋旭航立刻進入角色,假裝檢查宇航服。
李叢則按照訓練流程,取出備用密封膠帶,模擬修補動作。
他動作流暢:“已修復,繼續任務。”
完成安裝后,兩人退后一步,檢查儀器運行正常。
在燕京的日子,訓練科目無所不包。
可比當年只是指令艙的時候,訓練要繁瑣得多。
不是難,而是科目多。
自從阿波羅科技在南極軟著陸成功后,華國航天內部有了一種聲音,那就是沒必要自己再搞一道載人登月,和阿波羅科技合作直接跳過登月,開始建月球基地就好了。
華國航天方面只知道聯合登月是節約資源、加快進度,他們不知道的是,背后還包括燕京方面關于月球核平衡的構想,他們的權限不夠知道此事。
他們只知道聯合登月也好、雙方的合作也好,都有一股神秘力量在大力推動。
:<a>https://m.81efdc260.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