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著陸階段,沙克爾頓隕石坑的地形可不是鬧著玩的。
再說,這艘重新設計的奔月號,通信系統聯調過鵲橋,我們即便在月球背面也能夠接收到來自地球的信號,可比我們上次穩妥多了。”
李叢調侃道:“你覺得是能和地球的控制中心溝通更讓你安心,還是教授在奔月號上更能讓你安心?”
林燃的神奇,既有韋旭航在訓練過程中不斷提及的緣故,也有李叢親眼見證的緣故。
李叢至今對林燃宇航員訓練的表現感到驚艷,對方簡直不像人類。
韋旭航思考片刻后說道:“那還是教授在我更放心一點,感覺教授要是在奔月號上,發生什么樣的情況,他都能把船給開回地球。”
三天航行中,他們輪流休息,監控系統,進行小型實驗。
三天后,月球的灰白色輪廓出現在舷窗外,沙克爾頓隕石坑的邊緣在低角度陽光下投下長長的陰影。
航天器進入月球軌道,正在執行月球軌道插入燒燃。
“loi完成,進入穩定軌道,”韋旭航確認,“文昌控制中心,準備分離。”
“計劃在t+147分18秒進行分離!”
“收到!”
在準備過程中,李叢問道:“旭航,著陸系統真的能精準到50米內嗎?”
韋旭航堅定地點頭:“我們的地形相對導航系統經過了無數次測試,燃料艙可是成功了兩次。
它就在那兒等著我們。”
按照文昌控制中心給出的精確時間,韋旭航啟動下降引擎,屏幕上顯示出沙克爾頓隕石坑邊緣的地形圖。
自動導航系統開始工作,激光雷達掃描地表,尋找安全著陸點。
“高度1000米……500米……”李叢報讀數據,聲音中帶著緊張。
這只是一個過程,之前的三次著陸早就把整塊區域都已經探查清楚了,他們的降落地點是絕對不可能會突然冒出來巨石的。
除非月球上有生物存在,而且這些生物還得具備一定的智慧。
李叢緊盯雷達:“距離燃料艙70米.50米.20米”
登月艙輕輕觸地,震動輕微。
屏幕顯示“著陸成功”。
兩人對視一眼,松了一口氣。
“歡迎來到月球南極,”韋旭航笑著說。
此時華國已經是上班時間,第二次登月,絕大部分企業就不會給員工放假了。
大家算是看明白了,有了阿波羅科技之后,這登月搞的跟家常便飯一樣,要是每次登月都放假,那華國不得每個月都多幾天公共假期出來?
所以盡管網上討論的很熱烈,但在現實中,遠沒有去年第一次那種舉國歡慶的氣氛。
當然民眾還是很激動,畢竟從種田角度來說,這次的尋找水冰意義其實更重大。
之前是為了氣死老美,這次可是為了我們自己在月球種田。
不放假,難道我不能躲在廁所里以拉屎為由看直播嗎?
戴個耳機,誰能知道我在看直播?
因此,阿波羅科技的官方直播間千萬人數那是輕輕松松。
在著陸成功后的畫面從南極傳來的那一刻,b站直播間彈幕上清一色的絲滑。
“感覺熟能生巧,這也太絲滑了。”
“我終于知道為什么老美六七十年代黃金年代是什么感覺了,就只有自己能登月,次次成功的感覺真好。”
“難怪網上關于老美登月會有那么多的陰謀論,換外國網友看我們的登月估計也得懷疑,你怎么在南極登陸這么絲滑的。”
“不知道這次老美又要鬧出什么幺蛾子,上次是馬斯克和驢黨決裂,再上次是nasa換將,這次該不會是白宮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