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算量是天文數字。”
但光學的本質,是波動。
任何一個復雜的波都可以在傅里葉空間被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平面波。
我們想要的那個完美聚焦的功能,在傅里葉空間里,其實是一個非常簡潔、非常優美的數學表達式。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再是如何排列天線,而是我們能否找到一種高效的算法,來建立真實空間的物理結構,和傅里葉空間的目標函數之間,那個唯一的、確定性的數學橋梁?”
在座的專家們覺得在聽天書,只有魏哲隱約摸到了一點頭腦。
“如果沒有把握,我也不會叫大家過來。
天體物理學中用于處理望遠鏡圖像畸變時,有一種算法叫相位恢復算法,我結合了量子計算中的酉變換思想,我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算法。”
林燃按了下鼠標,ppt切換到下一頁:“迭代傅里-葉變換約束算法iterativefouriertransforstratalgorith,iftca
這個算法,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去暴力搜索,它的邏輯,更像是在解一個數獨謎題。
暴力搜索,是把0到9所有數字,在每一個格子里都試一遍,直到找到答案。
而我們的if-t-c-a算法,是為計算機提供了一套邏輯規則。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先在傅里葉空間,定義好我們想要的答案,通過一次逆變換,將這個理想的答案,投射回真實空間,得到一個初步的、但充滿錯誤的天線結構。
我們再用物理約束,去修正這個結構,把所有不符合物理規律的錯誤答案都擦掉,然后我們再將這個被修正過的、符合物理現實的結構,再通過一次正變換,投射回傅里葉空間,看看它現在變成了什么樣子。
最后,我們將得到的結果,與我們最初想要的完美答案進行比對,計算出誤差,將這個誤差,作為下一輪迭代的修正參數,再重復一遍整個過程。
通過成千上萬次的、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迭代修正,這個算法,并不會遍歷整個解空間,它會沿著梯度下降最快的路,確定性地、收斂地,走向那個唯一的、同時滿足光學理想和物理現實的最佳解。
所以魏工程師,用這套算法,我們不需要一千年。
在現有超算的幫助下,解出整塊鏡片的完美矩陣,只需要三個月。”
正當臺下一片嘩然的時候,林燃接著說:
“而且我們早就已經算出來了,就等著佳能的nil光刻機到,等著大家到,準備開始干活呢。
鏡頭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還有很多環節等著大家解決。
另外為了避免且聽龍吟的事情不斷發生,包括前不久華為發生的技術泄密,所以才特意把大家請到這里來集中工作一段時間。”
臺下魏哲人都傻了,因為只有他的數學素養能支撐他聽懂設計這套算法有多復雜,不會比超算計算一千年容易多少,他也終于明白為什么人家的外號是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