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知道,教授所說的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不得不選擇的道路。
他已經別無選擇。
“和平,只有在勝利之后才有價值。”林燃最后總結道,他的聲音里充滿了決絕,“而現在,我們要先贏得這場戰爭!”
白宮東廳,白宮東廳再次被記者們擠得水泄不通,但這一次,氣氛沒有了和平發布會后的如釋重負,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緊張。
尼克松走上講臺,他的臉色凝重,目光堅毅。
他沒有寒暄,直接進入了主題。
“我的阿美莉卡同胞們,半年前,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者,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先生。”尼克松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重錘一樣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當時,fbi的調查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胡佛局長和他的八名保鏢,是在一次有預謀的、使用蘇俄制式武器的行動中遇難的。
當時我們的專家在現場提取了彈痕樣本,通過最先進的彈道比對技術,我們當時確認,兇器是一把馬卡洛夫pm式手槍,這是蘇俄軍隊和kgb的標準制式武器。”
他停頓了一下,讓這則消息的重量充分地滲透到每一個角落。
在1969年,彈痕鑒定技術已經存在并且被廣泛應用于法醫學和刑事偵查中。
盡管當時的技術水平無法與現代的dna或復雜的數字分析相比,但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比對方法已經非常成熟。
“然而,由于缺乏直接證據,我們無法確定兇手。在過去的六個月里,我們一直保持克制,努力尋求和平的曙光。”尼克松的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
既然要掀起血雨腥風,那么就需要公開承認自己之前的錯誤。
尼克松為了不讓自己成為笑話,做出了沒辦法回頭的選擇。
“今天,我可以向大家宣布,我們有了決定性的證據。”尼克松的聲音變得更加冷峻:“一份錄像帶,清晰地記錄下了事發當晚,蘇俄大使館的車輛和人員,出現在胡佛先生的別墅。我們可以通過畫面,清楚地辨認出蘇俄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
尼克松的話像一顆重磅炸彈,引爆了全場的喧嘩。
這則新聞在過去已經廣為傳播,但從總統口中說出,分量是截然不同的。
記者們紛紛高聲發問,閃光燈亮成一片。
尼克松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靜。
“我們不會屈服于任何威脅,也不會容忍這種公然的侵犯。
和平是我們的愿望,但只有在國家安全和尊嚴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和平才是有意義的。
我們已經向莫斯科發出了最嚴正的抗議,要求他們立即對此事做出解釋。”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
“今天,我們在此暫停所有與越戰和平協議相關的談判。”尼克松宣布道,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我們將派遣更多軍隊前往越南,以確保我們的士兵得到最充分的保護,直到我們得到滿意的答復。”
尼克松的話擲地有聲,他沒有再提及和平,也沒有再提及希望。
他的臉上只剩下作為三軍統帥的冷酷與威嚴。
他最后總結道:“一個國家,可以承受錯誤,但絕不能承受侮辱,我們希望和平,但我們絕不懼怕戰爭。”
說完,他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講臺,留下了背后一片震驚和喧嘩。
全世界都明白,這場和平的曙光,已經被胡佛的鮮血徹底掩蓋。
戰爭已經無法避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