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都知道,真實理由是,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信任基礎是很脆弱的,脆弱到,他們不放心讓教授去莫斯科。
燕京方面很清楚這點,他們選擇的是法蘭西。
今年的數學家大會在法蘭西的尼斯,莫斯科你們擔心,尼斯總不擔心了吧?
西歐絕對算是阿美莉卡的勢力范圍。
在這塊地界,莫斯科的影響力只停留在地下,地下的勢力再強大也竄不到地上來。
基辛格心想,法蘭西的話還真有點擔心,歐洲國家里,唯獨只有法蘭西不會乖乖聽話。
正當基辛格想拒絕,坐在他對面的華國代表表情嚴肅地加重語氣道:“這是我們最后也是唯一的要求,我們希望和教授談談,這對改善我們兩國關系會非常有幫助。”
基辛格都到嘴邊的話拐了個彎:“好,我會向總統先生匯報。”
他不敢也不能答應下來。
視角回到越戰前線,在大眾視野中,無人機是在2022的毛子大戰中才開始大放異彩。
實際上,早在越戰的時候,無人機就已經大規模投入戰場了。
只是和現代戰爭的無人機飽和攻擊和情報共享比起來,當時的無人機缺少gps、實時數據鏈和情報共享。
在原時空,阿美莉卡一共投放了超過3000架無人機,根據阿美莉卡的數據顯示,每架無人機完成4次任務后會被擊或者損壞。
但有極少數的無人機能執行68次任務。
在越戰中,電子對抗開始初露崢嶸,無人機也是如此。
不但有龐大數量的架次,同時還有不斷升級的無人機。
阿美莉卡把它命名為閃電蟲。
型號從最早的瑞安147g,型號一路演變,g、j、e、f、n、np、nre、nq、na、nc等等,這些清一色都是無人機型號,前綴都是瑞安147。
(早期無人機)
(1967年用于高空偵查的瑞安147h)
但現在,阿美莉卡方面有了gps衛星之后,無人機也隨之升級。
有gps提供定位之后,無人機的執行效率明顯提高了。
簡單來,過去無人機依賴的是固定路徑,你都固定路徑、高度、速度之后,你多飛個幾回,北越方面就能把你的飛行軌跡給計算出來,然后擊下來。
所以平均是4次任務就被擊,前三次收集數據,最后一次一擊斃命。
有了gps之后,哪怕只是實時位置修正,也能讓它的飛行軌跡更復雜,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導航,損壞率會大幅增高。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在于精度,情報收集的精度。
原本我無人機攜帶相機拍攝照片,是沒有位置數據的,在安南叢林里,哪怕你拍到了有價值的信息,你也不知道具體是哪個地方。
你拍到的炮兵也好,游擊隊的營地也好,你只能獲得一個模糊的方位,大致的距離。
非常不準,哪怕事后分析,分析出來的結果也同樣不準。
有了gps不一樣了,因為它能為每張圖像添加精確地理坐標,這意味著實時的數據融合。
我無人機前腳拍到,后腳導彈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