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完畢之后,劉羨又到東塢,讓朱浮運了整整一車書籍過來,在卸下書籍和日用的一些物品后,劉羨就打發朱浮回去了。臨走前約好,每隔十天,朱浮來送一些日用品,并帶一些換洗的衣服。
從此以后,劉羨就正式開始了守孝的生活。上午讀書,下午練武,傍晚前到母親墓前問安,訴說自己這一日的所得所獲。這是很簡單的生活,也是此后劉羨回顧自己一生,可能是最寂寞的一段時光,不過對于此時的他而言,內心卻像是雨后的竹林一樣清凈,他已經有了人生的第一個真正目標,那就是守孝結束后成婚,然后踏入仕途,按照母親的遺愿,去成都看一看。
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件心事,就是消失的安樂公。雖然已經有一月不見他的蹤影,但按照母親的說法,他是一定會來看望母親的。劉羨聽信張希妙的話,一直在耐心等待。只是五六日下來,遲遲不見蹤影,讓他不禁有了一些懷疑和責難。
很快,第一個十日過去了。朱浮乘車過來送米面,隨行的還有侍女阿春。結果要回去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三人坐在頂棚下等雨停了再走。
山中急雨嘩嘩而下,空氣濕冷,四周昏暗。劉羨見阿春抱著手坐在廊下望著大雨發呆,忽然想起來,他聽張希妙說過,阿春也是從成都隨她一起來到洛陽的。她也喪失了親人嗎?劉羨忽然心生傷感,就問阿春說:“你還有親人在世嗎?”
阿春搖搖頭,艱難地說了一句:“都沒有了。”
她見劉羨陷入沉思,就慢慢說:“我十四歲的時候,剛好經歷成都大亂,父親,母親,丈夫,還有孩子,都沒有了!”
說到孩子,阿春的情緒難免有些激動,她閉上眼睛,不知是在回憶過去,還是在強忍淚水。
劉羨知道她肯定喪失了親人,卻不知道還曾結過婚,有過孩子。
過了一會,阿春平復下來,她干笑了一聲,對劉羨說:“我現在每想念孩子,就念觀世音菩薩。法師說,只要心中虔誠,他們就會投胎轉世,再不過苦日子了。”
劉羨心中覺得難過,想勸勸阿春,為什么不趁著還未衰老,再找人結婚,生個孩子呢?但看著她滿是燙傷的臉,頓時就想起了父親用滾水潑阿春臉的往事,一時間倍感羞愧,甚至扭過頭,不敢正視阿春的臉。
雨停后,阿春起身,和朱浮一起提著東西下山去了。劉羨站在棚下,默默地目送他們兩人的身影慢慢消失遠去。他想,自己也要承擔起阿春的責任來。
晚上又開始下雨。第二天早上更是暴雨如注,小屋在雨水中搖搖欲墜,一度讓劉羨擔心有傾塌的風險。
雨下的真的很大,雨聲掩蓋了一切聲響。劉羨自己生火煮了一碗濃粥,坐在地上正準備吃飯,屋檐吱吱呀呀的聲音讓他有些不安。他起身走到門前看雨,地上的流水匯成小溪從木柱間穿過,往低洼處流去。茂密的樹叢在大雨中發出簌簌的響聲,好像里面藏了什么東西。風吹過來,樹叢就像發冷般的抖動著。
雨停了該再加些茅草,然后在林中找根木頭,給屋中再加一根梁柱。劉羨這么想著,踱步回到灰暗的屋里,背對著門坐下,想把剩下的食物吃完。他坐在地上吃飯的時候,突然感覺從背后透過來的光影晃動了一下,中間夾雜了短暫變暗的過程。他停止咀嚼,豎起耳朵聽,但聽不到任何異樣。
有什么東西來了!劉羨一陣毛骨悚然,這里地處偏僻,沒什么山賊,但如果是什么諸如豹子、熊之類的野獸,那就不好說了。于是他趕緊起身到墻邊,拿了昭武劍,榆木弓,再十來支箭矢,就捏著腳到門口,仔細聆聽著門外的動靜。
就在這個時候,門口的廊前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好像有人撲通一聲跳到外面的雨地上。劉羨趕緊追上去,大喝一聲,拉弓上箭沖出門外,對準了一個人影。就看見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人立在外面的雨地里。聽見屋里有人沖出來,那個人突然轉身,和劉羨一個對視。那個人胡子邋遢,面色蒼白,雙頰消瘦,手里握著幾支枇杷花,花瓣被雨水打亂,已經難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