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府君到底有何想法呢?”
不意劉羨輕咳了兩聲,看了一眼司馬乂后,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忽然說起了一個寓言故事:
“上古時的北海,有一種神獸。它年幼時為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有幾千里。待其大,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有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莊周故事,劉羨在這個時候突然提起,略顯唐突,他到底想說什么呢?司馬乂對此有些茫然,他只好沉下心,聽得劉羨繼續往下道:
“待它化形之際,將借天風海運之力,摶扶搖羊角而上,一去九萬里,橫絕云氣,背負青天,然后南飛,自北海飛往南海,又是九萬里。世人皆嘆鯤鵬之大,遮天蔽日,卻不知它為何南飛,殿下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司馬乂當然不知,他問:“是何緣由?”
劉羨睜開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殿下,北海雖大,蒼天固廣,也只能能容得一鯤,一鵬。鯤幼時遨游在海,鵬振翅于天,自無阻礙。可待其成年化形,兩鵬共翔于天,便只有天各一方,永不相見了。”
此言一出,司馬乂面色大變,他霍然起身,一手握住腰間佩劍,兩眼死死盯著劉羨。
話說到這一步,劉羨的故事用意很明確了:他將司馬乂比作鯤,將自己比作鵬,兩人以前的同盟關系,便是鯤遨于海,鵬翔于天,因此縱橫無敵,牢不可摧。但如今最要緊的危機已經解除,司馬乂也不復過往,同樣成為翱翔九天的大鵬,那兩人便不能相容了。要么互相殘殺,要么就只有一方離開,結束這段同盟關系。
可政治上的事情,怎可能說分手就分手?尤其是戰爭時節,人與人之間,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敵人。在司馬乂耳中,這句話無異于劉羨承認自己并非晉室純臣。分道揚鑣以后,下一次再見,又將是什么身份?
因此,司馬乂沒有絕食,可他的嗓音卻變得比劉羨還要沙啞,沉默良久后,他似是自言自語似地說道:“兩鵬不能相容嗎……”
劉羨目光坦然地予以回應,他逼司馬乂過來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有一個兩人獨處的機會罷了。司馬乂有些話不敢說,但對于劉羨來說,這卻是輕而易舉,因為他問心無愧。這十四年來,沒人比他更對得起司馬氏的江山社稷。司馬乂救過他的命,他也救過司馬乂數次性命,若是以命換命,以血還血,這份情義也理應還夠了。
司馬乂對此也心知肚明。晉室內亂,司馬氏宗室之間迭相殘害,使得四海紛爭不斷。而劉羨身為漢室之后,卻和他相互扶持至今,這反而是不可思議的。劉羨想要離開,不僅自己無法指責他,即使放在千秋萬代之后,也沒人能夠指責劉羨。
可這并不代表司馬乂能夠接受。即使他心里有了這個準備,真聽到這句話時,他還是無法接受:他過去以為至公至誠的那個人,竟然真的有自己的私心。
司馬乂沉默著走到窗邊,支起窗戶,看見窗外院子里的積雪,而天空中慢慢悠悠又開始撒起了霰雪。幾乎沒有風,但仍能感覺到絲絲冷氣從窗外飄過來,令司馬乂心頭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