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長女李令月,姐妹重逢
西域的產糧區歷來集中在天山南北和陰山、伊犁一帶。
金州反倒不適合種糧,天氣苦寒,積溫不足,產糧并不高。
早年只有九堡十八寨的漢民守著田畝勉強耕種,更多時候還是靠放牧為生。
但隨著金州的人口增多,糧食不夠吃怎么辦
自有河西商行的馬隊穿梭在大漠戈壁,將各處的糧食往金州調運,被叫做‘南糧北調’。
而金州的百姓則是賣了牲畜換錢,買糧買物資。
所以,大漠對金州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離開哈密力之后,李驍在大漠駐留了半月,帶著營田司的官員踏遍了昌把剌西面的大片地域。
正是后世的昌吉、奎屯、石河子等地,乃是兵團糧倉。
如今已經挖出了成片的地窩子,成了北疆移民最主要的安置地。
“新開墾的糧田,頭兩年得種大豆。”
天山腳下的荒地里,營田司參軍陳沖正向李驍匯報工作。
這三年里,他帶著大漠百姓和高昌戰俘,硬生生在鹽堿地里刨出了數萬畝良田,儼然已經成了一個農業專家。
“大都護您看。”
說著,他抓起塊泛著白堿的土坷垃,捏碎了撒在地上。
“這地鹽堿重,得讓豆子先把鹽分吸一吸。”
“等第三年地力養起來了,再種小麥、粟米、高粱,保管能多打三成糧。”
李驍望著遠處正在翻地的百姓,他們扶著簡陋的木犁,在堅硬的荒野間翻勻著。
如今的土地還沒有上凍,勉強還能翻得動,過些天恐怕就不行了。
“大豆是個好東西啊!”李驍微微頜首道。
大豆可用來榨油,油水足了,吃的糧食也就少了。
而且榨油剩下的油渣還能喂養戰馬,使其膘肥體壯。
總之,大豆對北疆的重要性不比麥子栗米差。
陳沖得了肯定,勁頭更足了,用樹枝在地上畫出片區域:“大都護,屬下打算開春就把昌八剌西邊的地全開出來。”
昌八剌就是后世的昌吉,往西便是石河子、奎屯一帶。
有著數十條從天山雪水融化的河流穿境而過,都是好地方。
往年苦于人手不足,這些沃土只能荒著。
如今四個萬戶百姓即將落地大漠,青壯勞力足夠把荒灘翻個底朝天,開墾出的田畝怕是要連成片,望不到頭。
看著他侃侃而談的樣子,李驍嘴角噙著笑意,微微點頭,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胳膊:“你辦事,我放心。”
話音剛落,便揮了揮手。
身后跟著的書吏立刻上前,雙手捧著一張迭得整齊的布帛,恭恭敬敬地遞到李驍手中。
李驍又將其鄭重地遞向陳沖,沉聲道:“陳巡撫,大漠這個地方,本都護就交給你了。”
“不要讓本都護失望。”
剛才與李驍閑聊時,陳沖便已隱約猜到幾分,此刻聽著“巡撫”二字,更是重重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