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驍穿著件玄色單衣,領口袖口繡著暗紋,正坐在上首的木椅上,指尖漫不經心地敲擊著案幾。
而在案幾上,則是擺放著幾枚錢幣。
這是湯谷鋼鐵廠剛剛鑄造出來的北疆新幣樣板。
北疆大都護府建立不過兩年,百廢待興,而且這兩年中,北疆大部分時間都在對外征戰。
如今,李驍終于也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幣制改革了。
一直以來,北疆的錢幣雜亂不堪。
基本上都是通過戰爭掠奪來的。
金國、宋國、夏國、王廷、東西喀喇汗國,甚至就連更西方的錢幣都在流通。
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以前,是因為北疆的人口較少,貨物流通基本上是靠著以物易物的方式。
如今,隨著五十萬甘肅漢民北上,商業逐漸開始發達。
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貨幣標準了。
“北疆,需要自己的錢幣。”李驍說道。
于是,命令下達到了兵械司。
兵械司掌管北疆的重工業,甲胄、農具等等各種鐵器鑄造都來自于兵械司。
鑄造區區錢幣,根本不在話下。
難得是設計。
為此,李驍親自為北疆新幣提名。
北疆重寶!
此時,兵械司參軍李東志站在一旁,介紹案幾上‘北疆重寶’的樣品。
首先是銅幣,外圓內方。
這個形狀已經被華夏使用了千年,自然有它適用的道理,李驍也沒有準備進行改變。
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只是在具體樣式上進行了重鑄。
銅幣的正面寫著‘北疆重寶’四個大字,反面則是兩個字和兩個圖案。
左側圖案為一個圓形的太陽,右側是弧形的月亮。
上側是個‘一’字,下側是個‘文’字。
一枚銅幣便是一文錢。
度支司參軍韓久遠拿起銅幣樣本仔細觀摩,輕輕的敲了敲,微微點頭。
對著李東志問道:“李參軍,這北疆重寶銅鉛比例幾何”
李東志說道:“六成銅,三成鉛、一成錫。”
聽到這話,韓久遠若有所思地說:“與宋國錢幣的比例相似啊。”
李驍在一旁開口道:“銅錢的鑄造本質上是為了流通,而不是為了精美。”
“不是銅含量越多就越值錢。”
后世有一個經濟學原理叫做‘劣幣驅逐良幣’。
指的是同等價格的貨幣,但實際價值不同的時候。
百姓們總會選擇將質量更好的良幣收藏起來,或者融化重鑄。
反而是劣幣在市面上大面積流通。
所以,北疆重寶的實際價值不需要太昂貴,與宋國的錢幣持平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