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李東江的話,高逸那蒼白的臉龐上卻始終沒有動容半分。
沙啞如枝椏的聲音說道:“你就是李東江”
“北疆第二鎮都統,蠻酋李驍的叔父”
自從李驍第一次解決敦煌之后,北疆便成為了夏國的主要敵人。
李純祐加大了對北疆情報的搜集,了解了很多事情。
包括李東江等人的背景,這都已經不是秘密了。
抓幾個俘虜就知道了。
“沒錯,本將便是北疆第二鎮都統、西州將軍李東江。”李東江輕輕的點頭道。
高逸微微的點頭,神色坦然道:“李將軍,今日敗于你手,我高逸不冤。”
“今日別無他求,只求一死。”
李東江嘆了口氣:“高將軍是條好漢,我很欣賞。”
“若是就此隕落,豈不可惜”
“如今斡羅孩城已破,夏國氣數將盡,你若肯歸降我北疆,我保你高官厚祿,不比在夏國強”
“歸降”
高逸冷笑一聲:“我高家世代受夏國皇恩,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豈能做那叛主求榮之輩”
“你們北疆軍侵略我夏國疆土,殺戮我夏國子民,我恨不得食爾等之肉,飲爾等之血,怎會歸降”
李東江眉頭微皺:“高將軍,你本和我等一樣,乃是漢人,夏國非你故土,何必如此執著”
“我生在夏國,長在夏國,受夏國恩惠,便是夏國人!”
高逸語氣堅定:“我高逸今日唯有一死,以報皇恩。”
李東江看著他決絕的眼神,知道再勸無益,無奈地搖了搖頭:“既然你心意已決,我便成全你。”
“就是不知道,若日后你夏國君主落入我北疆之手,是如高將軍你這般英勇就義還是如螻蟻偷生般跪地請降。”
說罷,李東江輕哼一聲:“希望他不會辜負了你們這些,為了嵬名家基業舍棄性命的忠臣們。”
高逸聞言,神色憤懣,狠狠的瞪了李東江一眼,卻也閃過了一絲掙扎和懷疑。
然后慢慢的閉上了眼睛。
見他一副誓死不降的樣子,李東江也不再多言。
北疆之中,兵多將廣,已經過了求賢若渴的階段了。
不久后,望著高逸的尸體,李東江沉默片刻,最終下令:“厚葬了吧。”
如歷史一樣,高逸為他的夏國死節。
只不過,他的孫子卻在十幾年后成為了蒙古的高官。
……
另一邊,一支大軍正在賀蘭山和黃河之間的大地上向北行軍。
夏國旌旗在烈日的照耀下,有氣無力的飄蕩著,一如軍中那眾多士兵一般,完全沒有半點精銳該有的樣子。
“大帥,前方十里便是克夷門。”
大軍之中,先鋒官勒住馬韁,指向遠方地平線處那道隱約的山隘,轉頭對著中軍隊伍中的嵬名宏烈說道。
嵬名宏烈身披亮銀甲,腰懸佩劍,聞言微微頷首。
他抬手遮眉望向克夷門方向,眉頭不自覺地蹙起。
不久前,夏國完成了第一批兵力征調,將民間十五歲以上到五十歲以下的男子盡數征召。
以興慶府等地留守的少量精銳為骨干,勉強武裝成軍。
僅是興慶府、順州、定州三地,便湊出了五萬丁壯,其他州府的征調還在進行中。
為應對北地緊張局勢,李純祐任命他為鎮北大元帥,統帥北地所有兵馬抵抗北疆軍。
此刻他率領的這五萬大軍,便是第一批北上支援斡羅孩城的力量。
只是隊伍里多是面黃肌瘦的農夫,要么年紀太大,要么年紀太小,握著兵器的手還在發顫。
而且大部分人連一件皮甲都湊不齊,還是穿著原本農夫的衣服呢。
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被趕鴨子上架的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