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等小人物竟然也有親眼見到北疆大都護的一日。”
“當真不凡。”
在他們看來,北疆大都護可是跟夏國皇帝一樣的大人物,高高在上,尋常賤民兵丁哪能輕易見到
可現在,李驍卻活生生的出現在他們面前。
很多戰俘都遠遠地望著李驍,眼神中滿是好奇,想把這位傳說中的人物看得更清楚些。
李驍環視著下方的戰俘,聲音再次通過喇叭傳出:“本都剛剛從漠北而來,那里的草原蠻子對我北疆不敬,被本都滅了族群。”
“你們可知,我在草原上殺了多少乞顏部的人”
“十萬!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這個數據到底是否真實,戰俘們根本無從得知,但卻是被嚇得臉色驚恐,生怕李驍將他們也全部坑殺了。
就在戰俘們惶恐不安之際,李驍話音一轉:“但我李驍是漢人,你們其中絕大部分也都是漢人。”
“看在炎黃祖先的份上,我可以給你們一次活命的機會。”
戰俘們頓時安靜下來,眼睛緊緊盯著城墻上的身影,生怕錯過一個字。
這個時代的百姓和士兵,見識有限,根本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想讓他們敬畏,只有施加威和德。
先震懾住他們,讓所有人收斂起小心思,然后再加以收服利用。
李驍繼續說道:“只要你們老老實實聽話,便能活命。”
“從今往后,你們就不再是夏國人了,而是北疆的臣民。”
“只不過,你們不能留在斡羅孩城了,都要去草原上放牧、種地。”
其實,這是因為漠北草原的漢人比例太低,李驍打算從夏國向北遷移人口,至少要讓漢人占據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此時的草原,人口尚未達到峰值,足夠養活更多人。
況且斡羅孩城離河套很近,這些戰俘、百姓對放牧生活并不陌生,到了草原熟悉生活規律后,很容易就能適應。
至于夏國移民所造成的空缺,繼續從金國劫掠就是了。
總之,李驍的既定國策就是將華夏的百姓向外遷移,解決中原土地矛盾的同時,更是讓更多的疆域成為華夏的固有領土。
隨后,李驍又簡單講了講牧場制度:“到了草原,你們會被分散,與草原人混編組建一個個千戶。”
“你們可以租種牛羊和草場,只要勤懇勞作,以后會慢慢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牛羊和房子。”
“日子會比在夏國時好上十倍百倍。”
“不用擔心苛捐雜稅,因為我北疆只收兩成的租子和兩成的牧稅,不會再向你們收取其他任何錢。”
“你們更不用擔心戰亂流離,因為有強大的北疆鐵騎保護著你們和家人的安全。”
“只要安分守己,就能安穩度日,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李驍大餅畫著,戰俘們聽著,臉上的恐懼漸漸消退,眼中多了幾分向往和期待。
他們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窮苦出身。
靠著給人種地維持生計,僅僅是田租便有五六成,還要忍受很多苛捐雜稅,一年到頭連飯都吃不飽。
就算是去當兵、服兵役,拿到手的軍餉也不足原本的三分之一。
況且,夏軍一直在打敗仗,想去劫掠都沒條件。
但是李驍說的這些事情,讓很多人都激動了起來。
雖然要去漠北那片茫茫未知的苦寒之地生活,但至少能讓一家人的生活過的更好。
這就比什么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