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議論聲再次響起,不過這次不再是惶恐不安,而是帶著些許對未來的憧憬。
看到這些戰俘們的反應,李驍微微點頭,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這種人吃人的年代,別管這個國家、那個國家的,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安穩的好日子,那就是好國家。
別是說漠北了,就算是再冷的地方,也有人去。
隨后,李驍又去了其他幾個戰俘營進行演講。
斡羅孩城之戰中,共俘獲五萬多夏國軍民。
將其聚集在一起的話,若是引發混亂,便不好收拾,所以分批次的來。
果真,當李驍將北疆的政策告訴所有軍民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思都被吊了起來。
與其在夏國忍受著高昂地租以及苛捐雜稅,倒不如去漠北闖一闖。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愿意去漠北,但卻也容不得他們。
李驍可不是在跟他們商量。
等到五輪演講結束,李驍回到金帳,大口喝著水。
看向身旁的傳令官,問道:“克夷門有沒有消息傳來”
斡羅孩城之戰后,李東江便率部迅速南下直逼克夷門,可惜夏國的援軍已搶先抵達,憑借有利地形,將北疆軍死死擋在賀蘭山以北。
“回大都護,李將軍的兵馬還在克夷門外鏖戰。”傳令官道。
“夏國軍隊雖多是臨時征召的民夫,戰力有限,但克夷門的地形對我方十分不利。”
“那里道路狹窄,高低不平,易守難攻,我大軍根本無法發揮大規模騎兵沖鋒的優勢,進展頗為艱難。”
李驍微微點頭,這個結果并未出乎他的預料。
克夷門乃是夏國的北大門,更是固守興慶府的最后一道防線,若是真那么容易被攻克,游牧部落早就趁機南下了。
他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腦海中回憶著蒙古人攻破克夷門的戰事。
當年鐵木真也遇上過這般困境,蒙古騎兵受限于地形,只能單隊單隊地向前沖,完全成了添油戰術,初期損傷極大。
后來鐵木真決定撤軍,不再攻打克夷門。
當時的守將嵬名令公以為蒙古人糧草不足、軍心不穩,是真的撤了,便率軍隨后追殺。
結局可想而知!
離開了克夷門的狹窄地形,來到寬闊的戈壁灘后,夏軍被蒙古騎兵徹底吊打。
“試試吧!”
李驍心中暗暗說道,卻也沒有太大把握。
畢竟歷史早已發生諸多改變,此時的克夷門之戰,比歷史上提前了好幾年。
夏軍會不會出兵追擊,全看主將的決斷。
而如今鎮守克夷門的主帥嵬名宏烈,到底是不是歷史上的那位嵬名令公,李驍也搞不清楚。
畢竟“令公”只是個尊稱,就像楊業被叫做楊令公一樣。
嵬名宏烈身為樞密副使、鎮北大元帥,倒也當得起一聲“令公”。
思索間,李驍提筆開始寫一封親筆書信,打算交給李東江依計行事。
親衛百戶張雄忽然快步走進帳中:“大都護,李東江將軍派人來報,金國使者已經抵達了克夷門,說是為調停戰爭而來。”
“調停戰爭”
李驍一愣,握著筆的手頓在半空,他抬眼看向張雄,又低頭看了一眼沒寫完的書信,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或許,這是個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