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綱喃喃自語,心中稍定,可隨即又被中東兩路的危局揪緊。
失去了邠州和坊州,關中平原便無險可守,只剩下長安、咸陽、乾州等幾座大城佇立在一馬平川的土地上。
北疆軍的騎兵隨時可以長驅直入,直逼長安!
完顏綱又問道長安來的傳令兵:“長安城中如今有多少兵力?咸陽、乾州等地的防務如何?”
傳令兵連忙回答:“回將軍,長安城中現有兵力三萬,咸陽城、乾州城各有兩萬,櫟陽、云陽、涇陽等城,各有數千人不等。”
自從北疆軍南下的消息傳來,長安留守便召集了關中各大士紳商議征兵,士紳們紛紛響應,捐錢捐物,組建民軍,抵抗北疆軍的積極性極高。
此前與宋國大戰時,朝廷向他們加稅,關中士紳們多是模棱兩可,態度消極,如今面對北疆的時候卻如此積極。
只因為宋國是士大夫當家做主,若是宋國占領關中,定會優待士紳。
可北疆軍不一樣,他們查抄富戶、分田予民,對士紳豪強毫不留情。
關中士紳們早就派了好幾批人去見李驍,想要談條件,卻都被拒絕。
他們知道,若是北疆軍拿下關中,他們便會家破人亡,所以才拼了命地抵抗,比女真人還要積極。
完顏綱聞言,心中頗為欣慰,有了士紳們的支持,關中的抵抗力量便能大大增強。
雖然都是一群臨時征召起來的民兵,比不得自己麾下的百戰精銳,但也是一份守城的重要力量。
“可惜渭河以北的兵力太過分散了,櫟陽、云陽這些小城,每處只有數千人,北疆軍若是逐個攻破,簡直易如反掌。”完顏綱暗自說道。
按照他的想法,便是放棄這些小城,將兵力集中起來,堅守咸陽、涇陽、乾州這三座渭河以北的大城。
可士紳們雖積極抵抗北疆軍,卻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要讓他們聽從指揮、統一布防,幾乎不可能。
只因為這些民軍都是士紳們自己出錢出力組建的,沒用朝廷一分錢。
首要目的是保護自己的田產家業,若是讓他們放棄家鄉小城,退往大城,士紳們定然不會同意,阻力極大。
“罷了!”
完顏綱嘆了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先不管這些,傳令全軍,加快速度,趕去長安。”
他頓了頓,又對著身邊的親兵道:“再派八百里加急,去中都向陛下求援。”
關中形勢已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若是沒有援軍,關中恐將不保,金國在西北的根基也將徹底崩塌。
……
“轟轟轟轟~”
關中平原的官道上,黃色的洪流正滾滾向前。
北疆軍的騎兵陣列如移動的海嘯,黃色日月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鐵蹄踏在地面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連渭水的流水聲都被掩蓋。
沿途的百姓們遠遠望見這陣仗,瞬間陷入恐慌。
他們拖家帶口,抱著糧食與貴重物品四散奔逃,可關中平原一馬平川,少山少谷,根本無處可躲。
有的百姓慌不擇路,竟朝著田埂深處跑去,卻被北疆軍的騎兵遠遠甩在身后。
北疆軍根本沒有時間理會這些百姓,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長安,徹底掌控關中。
僅僅三日過后,北疆軍主力便來到了渭水岸邊。
望著平靜無波的大河,李驍勒住馬韁,緩緩佇立,感慨說道:“看這渭水,千年流淌,見證了多少興衰。”
“當年突厥人便是從河套、河西走廊南下關中,走的路與咱們如今幾乎一樣。”
“最終在這渭水之畔,逼迫唐太宗簽訂了渭水之盟,何等威風,但終究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