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大殿中,金國君臣商議完軍情后,樞密使完顏襄他掏出了另一份奏報。
“陛下!長安留守府傳來消息,北疆軍疑似在咸陽城東的渭水河底,挖出了一尊銅鼎,聲稱是失傳千年的大禹九鼎之一,雍州鼎。”
“什么?”
此話一出,完顏璟頓時變了臉色:“一派胡言!”
“無恥之尤!”
“千年以前的青銅器,埋在渭水之中日日受河水沖刷、泥沙侵蝕,就算真有此物,也早該銹成一堆破銅爛鐵,怎會還能辨認出是雍州鼎?”
完顏襄連忙上前一步,將奏報交給太監遞到完顏璟面前,語氣中同樣滿是憤懣:“陛下明察。”
“北疆蠻夷為了造勢,竟還編造謊言,說這鼎是大禹當年用首山之銅鑄造,乃神仙所授之物,可保萬年不朽。”
“如今重現世間,便是‘天命歸北疆’的明證。”
“首山銅?神仙之物?”
完顏璟一把抓過軍報,匆匆掃過幾行,氣得猛地將軍報扔在地上,龍椅扶手被他攥得咯吱作響。
“這群北疆蠻子,竟用如此拙劣的伎倆糊弄百姓。”
“當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殿下的大臣們見狀,也紛紛炸開了鍋,一時間罵聲四起:
“簡直是無稽之談,大禹鑄鼎本就多是傳說,哪來什么首山銅能萬年不朽?”
“北疆軍打不過便玩這些旁門左道,真是丟盡了臉!”
“就是,咱們大金占據中原這么多年,也沒見過什么九鼎,他們一到關中就挖出來了,明擺著是造假。”
大殿之中罵聲不斷,都被北疆人的無恥給震驚到了。
很快,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臣緩緩出列,語氣沉重地說道:“陛下,臣等雖知這雍州鼎定是北疆軍偽造,可百姓們不知啊!”
“自古以來,百姓愚蠢不堪,哪能分辨真假?本就迷信天命、祥瑞之說。”
“關中百姓聽聞此事,怕是真會以為北疆乃天命所歸,到時候人心向背,對我大金固守長安愈發不利。”
此話一出,完顏璟的火氣更大了。
臉色鐵青地靠在龍椅上,他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
金國能統治中原,除了武力壓制,也曾經有過用“天命”來鞏固民心,自然知道利害。
如今北疆軍搶先一步用“雍州鼎”造勢,若是任由這流言擴散,關中百姓的向心力怕是真會偏向北疆。
禮部尚書出列說道:“陛下,咱們必須即刻昭告天下,戳破北疆人的謊言。”
“首山之銅不過是尋常銅礦,哪有什么千年不朽的道理?”
“再派人去關中散播消息,說那鼎是北疆軍提前埋在渭水之中,故意挖出來騙人的,讓百姓知曉其偽造的真相。”
“此計雖好,卻未必能見效。”
另一名大臣搖頭反駁:“百姓多愚昧,一旦先入為主相信了祥瑞之說,再想扭轉其觀念難如登天。”
“更何況關中如今被北疆人占據大半,咱們的人根本難以深入散播消息。”
戶部尚書則是略帶沉思說道:“陛下,既然北疆能用九鼎造勢,咱們為何不能?”
“咱們大金占據中原正統之地,自然也能‘尋’到一尊九鼎。”
完顏璟微微一愣,默默的點頭:“此法雖有欺瞞之嫌,卻也是無奈之舉。”
“北疆蠻夷首先破壞規矩,能用九鼎來糊弄百姓,咱們大金為何不能?”
“他能有雍州鼎,朕就能找到冀州鼎。”
“只要能穩住民心,守住關中,些許手段又有何妨?”
隨即,完顏璟命令道:“即刻命翰林院草擬文書,痛斥北疆軍偽造雍州鼎、欺瞞天下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