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誘魚兒出動,拿著史彌遠和楊皇后勾結的證據去皇帝面前告狀?
那樣太撈了。
誰知道皇帝在這場陰謀中,到底扮演著什么角色?
韓侂胄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
于是便對著兩名太監淡淡道:“皇后娘娘既有要事,本相自當拜見。”
“只是今日朝堂議事關乎中原之戰,需先向陛下奏明軍情,待下朝之后,本相再親自去皇后宮中拜訪,還望公公代為轉告。”
兩名太監急了,上前一步想拉扯韓侂胄:“相爺,皇后娘娘說此事萬分緊急,耽誤不得啊!”
韓侂胄已經沒有耐心聽下去了,便對著遠處使了個眼色。
一隊禁軍立刻快步趕來,將韓侂胄護在中間,統領抱拳道:“相爺,時辰不早了,該上朝了,若有人阻攔,便是妨礙朝政,末將可依律處置。”
兩名太監臉色一變,只能不甘的退到一邊。
所謂的陰謀,就是他們只敢用“皇后召見”的名義誘騙韓侂胄,根本沒本事調動禁軍當眾動手。
一旦鬧大,性質就變成了“宮廷政變”,就算是皇帝和皇后,也保不住他們。
議事殿內,史彌遠看到韓侂胄完好無損地走進來,臉色瞬間變了,心中又驚又怒。
他沒想到,韓侂胄竟識破了陷阱,在禁軍的保護下安然入殿。
這讓史彌遠有了一種脫離掌控的感覺,臉色陰沉的嚇人。
皇帝趙擴很快駕臨,看了韓侂胄一眼,便宣布議事開始。
不出所料,史彌遠立刻率領主和派官員發難,再次痛斥韓侂胄北伐誤國,要求將其罷官治罪。
可這次,韓侂胄沒有像往常一樣爭辯,而是從袖中取出一疊書信,上前一步,雙手呈給皇帝:“陛下。”
“史彌遠勾結金國,暗通敵國,將我大宋北伐的兵力部署、糧草運輸路線盡數透露給金軍,致使我軍在宿州、唐州接連戰敗。”
“這些便是證據,皆是史彌遠與金國使者往來的親筆書信,請陛下過目。”
原來,韓侂胄早就派人暗中搜集史彌遠的罪證,此前北疆密探的提醒,更是讓他加快了調查速度,終于找到了史彌遠通金的鐵證。
“什么?”
“怎么可能?”
“史大人通敵叛國?”
朝堂之上眾臣嘩然一片,無論是主和派還是中立派,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看向史彌遠。
而史彌遠卻是臉色驟變,連忙上前阻攔:“陛下,這是韓侂胄偽造的,是他想陷害老臣。”
“是不是偽造,陛下一看便知。”
韓侂胄厲聲反駁:“書信上不僅有史彌遠的字跡和私印,還有人證已經被微臣押入天牢。”
“陛下可命人鑒定筆跡,再提審人證,一問便知真假。”
趙擴接過書信,越看臉色越沉。
書信中,史彌遠不僅詳細告知了宋軍的部署,還承諾“若金國能助我除掉韓侂胄,我必說服朝堂議和,割讓淮河以北之地”。
字字句句,皆是通敵叛國之語。
“史彌遠,你還有何話可說!”
趙擴猛地將書信摔在地上,怒不可遏。
周圍的官員們瞬間炸開了鍋,原本搖擺不定的士族們,此刻紛紛倒向韓侂胄,指責史彌遠通敵誤國。
史彌遠面如死灰,癱倒在地,再也說不出一句辯解的話。
皇帝對著禁軍統領下令:“將史彌遠拿下,打入天牢,嚴加看管,待查明所有同黨,一并治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