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簽訂半月后,咸陽城迎來了盛大的儀式——李驍祭天封王大典。
咸陽宮舊址之上,一座臨時搭建的祭天臺拔地而起,高達九丈,臺階以青石鋪就,兩側插滿了金色日月戰旗的。
祭天臺中央,一尊青銅大鼎靜靜矗立,正是象征關中正統的雍州鼎。
此鼎自夏商周傳承而來,歷經千年滄桑,如今被北疆軍從渭水河底挖出,成為李驍封王的最重要禮器。
辰時三刻,吉時已到。
李驍身著一襲暗金龍紋王袍,袍角繡著山川河流圖案,象征著他統領的廣袤疆域。
內里貼身穿著鎖子甲,甲片隱于袍下,既不失王者威儀,又暗藏軍旅鋒芒。
他頭戴王冠,步伐沉穩地踏上祭天臺,氣勢莊重,引得臺下軍民紛紛屏息凝視。
祭天臺兩側,金國使臣完顏永濟與宋國使臣蘇師旦并肩而立,神色各異。
完顏永濟看著李驍的背影,心中滿是屈辱與不甘,卻只能強裝鎮定,畢竟如今金國國力衰退,已無力阻止北疆崛起。
蘇師旦則更多是復雜——他既為宋國暫時擺脫金國威脅而慶幸,又為北疆的強勢而擔憂。
看著臺下密密麻麻的北疆將士,看著他們眼中對李驍的狂熱崇拜,他再次想起了靖康之恥前的女真。
同樣是迅速崛起,同樣是軍心凝聚,如今的北疆,比當年的女真更可怕,因為李驍不僅有強悍的軍隊,還有整合領土、治理百姓的能力。
“祭天開始!宣讀祭文!”
胡立高聲唱和,手持祭文,上前一步,以洪亮的聲音念道:
“維華夏一千四百二十七年九月初八,北疆大都護、騰格里古爾汗李驍,謹以牛羊太牢之禮,祭于皇天后土:”
“昔者,周秦漢隋唐五朝,據關中而統天下;今北疆興于西域,歷十載而拓土萬里,收漠北、定河西、平夏國、取渭北,皆賴將士用命、百姓歸心。”
“驍雖不才,愿承天命,稱封秦王,建號為秦,以安天下蒼生于水火,以復華夏正統于關中。”
“愿皇天后土庇佑,北疆永固,將士安康,百姓安居樂業;愿我旌旗所指,皆為故土,萬方來朝,永無戰亂。”
“尚饗!”
祭文宣讀完畢,胡立將祭文投入火盆,熊熊火焰升起,仿佛在回應這份對天下的期許。
臺下的北疆將士們瞬間爆發出震天的吶喊:“秦王萬歲!北疆萬歲!”
“秦王萬歲!北疆萬歲!”
吶喊聲此起彼伏,傳遍咸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連遠處的長安城都仿佛被這股聲浪震動,完顏綱等金國將領們站在城頭望向北方,臉龐上滿是凝重。
李驍走到雍州鼎前,面對臺下的北疆將士,高聲說道:“今日我稱秦王,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讓天下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
“凡我北疆子民,無論漢、契丹、回鶻、突厥、黨項,皆一視同仁。”
“凡我北疆將士,有功者必賞,有過者必罰。”
“未來,咱們還要打下更多的土地,讓北疆的律法,通行于天下。”
“秦王萬歲!北疆萬歲!”將士們再次吶喊。
而完顏永濟等觀禮之人,臉色卻是變了。
剛剛簽訂了渭水之盟,李驍便在封王大典中高調宣稱要打下更多的土地。
不是針對的金國還能是誰?
“野心勃勃!”
“霸氣外露。”完顏永濟看著祭臺上李驍的身影,低沉的聲音呢喃,臉龐上滿是凝重。
渭水之盟自簽訂之時起,兩國都在為了撕毀它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