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結束后,咸陽城外的官道上,一支龐大的隊伍緩緩啟程。
李驍率領第一鎮大軍,以及五萬庫里軍戰俘,踏上了返回北疆龍城的歸途。
此次東征,前后歷時將近三年,卻是北疆崛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三年。
這三年里,李驍率領北疆軍走出西域,一步步將疆域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度。
蕩平漠北,草原各部臣服,將北疆疆域向北延伸至貝加爾湖以北,幾乎重現了當年突厥汗國的廣袤版圖。
南下河套,覆滅了夏國,拿下了肥沃的河套平原與戰略要地靈州,還接收了夏國數十萬百姓與大量物資。
北疆的人口與經濟實力得到大幅提升,真正成為能與金、宋抗衡的強大勢力。
覆滅夏國后,北疆軍繼續南下,劍指關中。
不僅收復了渭北大片土地,還將金軍逼退至渭河南岸,牢牢掌控了關中最富庶的地區。
此役過后,金國元氣大傷,為北疆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時間。
李驍騎在馬背上,目光掃過身旁的士兵與身后的戰俘,心中滿是感慨。
三年東征,他不僅拓展了北疆的疆域,更凝聚了人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軍政體系。
如今,大軍返回龍城,他將有更多精力去治理這片廣袤的土地,去發展生產,去培養人才,為北疆的未來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隊伍繼續行進,官道兩旁的景色漸漸從關中的平原變為隴右的山地,再到河西走廊的戈壁。
抵達西州后,北上穿越大漠,才能抵達金州。
全程六千多里,一路上走走停停,耗費了將近四個月時間才抵達了金州。
隊伍行進緩慢,一方面是因攜帶了大量物資與戰俘,另一方面是李驍沿途需視察各州治理情況。
每到一處,他都會召見當地官員,詢問編民、分田、糧食儲備等事務,確保北疆各地的統治根基穩固。
與此同時,龍城,王府內已是一片忙碌。
一名丫鬟匆匆走進內院,對著正照看雙胞胎兒女的蕭燕燕躬身稟報:“王后,前線傳來消息,大王率領的大軍已離開大漠,不出十日便能抵達龍城。”
蕭燕燕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連忙放下手中的襁褓,吩咐道:“快傳令下去,龍城上下做好迎接準備。”
“咱們大秦的將士,要回家了。”
“是!”丫鬟領命退下。
蕭燕燕轉頭看向一旁的仆婦,問道:“對了,金刀呢?”
“方才還見他在院子里玩,這會兒怎么不見了?”
另一名仆婦笑著回道:“回王妃,小王爺在前院跟護衛們玩騎大馬呢,說是要學大王征戰沙場。”
蕭燕燕聞言笑了:“男孩子,從小便喜歡打打殺殺的。”
話音剛落,一個小小的身影便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正是李驍與蕭燕燕的長子金刀。
他今年五歲,因王府物資充足、營養良好,長得壯實得像頭小牛犢子。
身上還沾著不少泥土,手里攥著一根木槍,一進門便抱起桌上的茶壺猛灌了幾口。
喘著粗氣道:“娘!我會騎大馬了,劉叔說,我騎得比上次穩多了。”
蕭燕燕故作嗔怪地,上前幫他擦了擦臉上的泥土:“你這孩子,又瘋玩得一身泥。”
她頓了頓,語氣認真起來,“明年你就六歲了,該去學堂了。”
蕭燕燕口中的“學堂”,便是北疆早已建立的金州武備學堂。
這所學堂面向全北疆的孩子,不分出身貴賤,最小的六歲便可進入小學堂學習。
此外,還有一項特殊規定:若孩子的父親為北疆戰死、母親也因故離世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扶養,學堂會將孩子從小收養,對其進行軍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