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輕輕逗了逗孩子,語氣柔和了幾分:“都是好孩子,以后在府里好好生活,好好照看孩子。”
蕭燕燕則顯得更為平靜,她早已在李驍的書信中得知幾人的身份,此刻以主母的姿態,微微頷首道
“一路辛苦了,府中已備好住處,稍后會有侍女引你們過去。”
“今后同在一個府邸,當以和為貴,互幫互助。”
她的語氣不卑不亢,既展現了主母的威嚴,也給了幾人足夠的體面。
趙玥等人連忙應下,心中的不安稍稍緩解。
就在這時,親衛百戶張雄快步上前,對著李驍匯報:“啟稟大王,英烈隊伍已到城外.”
李驍臉上的笑容瞬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與肅穆。
他對著秦大妮和蕭燕燕略一頷首,沉聲道:“母親,阿蠻,我去迎接英烈。”
說完,便轉身大步朝著車隊走去,胡立等人緊隨其后。
城門外,裝載著骨灰壇的馬車緩緩停下,黑漆木盒和壇子整齊地排列在馬車上。
每個都貼著一張白紙,寫著陣亡將士的姓名與籍貫。
胡立手持陣亡名單,站在一旁,以沉痛卻洪亮的聲音開始宣讀:“東征三年,我北疆軍共陣亡將士三千七百二十六人。”
“武衛軍都尉黃忠河,籍貫金州,戰死于三河鎮。”
“武衛軍都尉阿古拉,籍貫金州,戰死于渭北……”
每念一個名字,人群中便響起烈士家屬的哭號。
當念到“三河鎮一戰,我軍戰死兩千一百一十人”時,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不少家屬忍不住紅了眼眶,壓抑的啜泣聲在人群中響起。
這些陣亡將士,有的來自金州,有的來自大漠,還有的來自河西走廊。
大漠等地的英烈早已由各地巡撫府妥善處理,在當地建造了“功烈林”,將英烈姓名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
對英烈家屬的撫恤也正在落實。
生前的獎賞與戰利品全額發放,子嗣可繼承官身,成年后直接襲職,確保英烈后代衣食無憂。
如今,金州的英烈骨灰歸來,李驍親自主持祭奠儀式。
李驍拿起早已經準備好的木質功烈牌,牌上“北疆英烈”四個大字蒼勁有力,下方刻著每位將士的姓名與戰功。
他逐一將功烈牌交到家屬手中,聲音低沉卻堅定:“他們都是我北疆的勇士,為大秦犧牲,用生命守護了北疆,他們是大秦的脊梁。”
“北疆絕不會忘記他們,本王更不會忘記他們。”
“本王在此承諾,從今往后,凡我北疆境內,若有人敢欺辱英烈家屬、怠慢撫恤之事,本王定不輕饒,必將其嚴懲不貸。”
英烈家屬們接過功烈牌,紛紛躬身叩謝,淚水浸濕了衣襟,卻在這份沉甸甸的承諾中感受到了慰藉。
李驍親自將他們一一扶起,又命人將骨灰壇送往金州功烈林。
幾天后,李驍為這些戰死的將士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祭奠儀式,親自督促烈屬的安置撫恤工作。
并且傳令各州巡撫,將此當成今年的頭等大事來督辦。
回到龍城的第二日清晨,李驍正在書房內剛處理完幾份七河墾荒的文書,親衛便通報金州巡撫韓玖光求見。
李驍放下筆,道:“讓他進來。”
很快,身著便服的韓玖光走進書房,他年近五十,面容儒雅,眉宇間帶著幾分沉穩,躬身行禮:“臣韓玖光,見過大王。”
“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