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李驍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你能在王廷埋下這么多眼線,又能讓遼地官員主動投誠,倒是立了大功。”
“本王會讓錦衣衛去聯絡烏延班素,只要他有價值,能為我秦國提供足夠重要的情報,本王不吝賞賜,更不吝保他前程。”
說完,李驍話鋒一轉:“你韓家的子孫,若是愿意,可送去軍中歷練。”
如今秦國初建,正是用人之際,像韓玖光這樣有功勞的敵國官員,也可以在秦國做官。
但等日后秩序穩定,行稱一套固定的規則,官員大多就要從軍中轉業擔任了。
沒有軍方背景,在官場上將很難立足,這既是規矩,也是對官員能力的考驗。
韓玖光連忙躬身:“臣明白,謝大王提點,臣回去后便與家中子孫商議,讓他們多去軍中磨練。”
韓玖光也算是看明白了,北疆以武立國,沒有軍功根本混不下去。
想要韓家長盛不衰,除了與李家聯姻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子孫從軍立功。
否則只會被逐漸邊緣化。
匯報完正事,韓玖光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大王,臣還有一請示,如今大王已稱秦王,北疆已成秦國。”
“臣以為,應當前往金山祭祀天地。”
北疆起源于金山腳下、龍骨河流域。
可以稱之為崛起于金山龍水之間。
這兩地在北疆文化中,本就有著特殊意義,如今李驍稱王建國,的確應當在金州重塑正統。
而且這封建時代,祭祀本就是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如今北疆各州,佛教、綠教、景教的生存土壤越來越少。
雖有一些百姓供奉李驍的畫像,但大部分人仍在祭拜天地。
“若大王能在金山龍水正式祭祀天地,既能順應民心,也能彰顯秦國的正統地位。”
李驍沉吟片刻,點頭同意:“你說得有道理,金山龍水是北疆的根,如今建國,是該去祭祀一番。”
“此事便由你牽頭準備,選個吉時,本王親自前往。”
“臣遵旨!”韓玖光心中一喜,連忙應下。
在這個時代,“天命”與“祥瑞”是凝聚民心、確立正統的重要工具。
通過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聞,既能讓北疆百姓對故土產生更強的歸屬感,也能讓李驍的統治更具“天命所歸”的合理性。
這幾年來,金山與龍骨河之所以被賦予越來越重的“神圣意義”,并非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文化認同。
而是李驍命人宣傳的結果,給金山龍水增加了一些神話色彩。
傳說中,龍骨河是由巨龍的尸骨落在大地上所化。
金山則是盤古巨人的一塊金色頭骨!
書房內,韓玖光又與李驍商議了祭祀的具體細節,便起身告辭。
看著窗外的陽光,李驍心中盤算著,若是自己有朝一日能功蓋秦皇漢武,那便不僅僅是在金山祭祀了。
必須要封禪!
泰山是不能去了,被趙家的那個玩意給拉低了檔次,李驍都嫌晦氣。
要去就去昆侖山,那可是華夏文化中至高無上的神山。
他要做昆侖山封禪第一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