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驍的外甥羅文忠,和二丫的外甥蘇無疾,也在第三期學生之中。
李驍找了個機會,將這兩個小家伙叫了出來,叮囑了一番,并且將大鳳、二丫等人托他帶來的日常東西交給了兩人。
在離開之前,李驍親自向第二期和第三期學生訓話,語氣溫和卻帶著力量:“你們的學長已經成為驍騎營的將士,即將扛起守護大秦的責任。”
“而你們,也要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將來不僅要超越學長,更要成為大秦的棟梁。”
“記住,這個世界的法則從未改變,強者必須統治弱者。”
“要么用劍守護家園,要么用犁耕耘土地,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大秦必須強大。”
“秦國高于一切!”
年幼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頭,卻牢牢記住了李驍的話。
“秦國高于一切!”
“強者必須統治弱者,若不想被別人統治欺壓,就必須變強。”
下一秒,所有學生也如同之前的陳牧之等人一樣,雙腿跨立,右拳重重的撫在胸口,大聲喊道:“忠誠!”
“忠誠!”
“忠誠!”
“誓死效忠大王!”
訓話結束后,李驍叫住了武剛與趙烈,再次強調武備學堂的辦學核心思想。
“強勢的思想造就強勢的民族,弱勢的思想只會造就弱勢的民族。”
“思想的形成,全在于教育的培養。”
“你們身為學堂的管理者,不僅要教孩子們騎射與戰術,更要把大秦的理念、華夏的尊嚴刻進他們的骨子里。”
“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向誰效忠。”
“大秦高于一切,這比任何武器都重要。”
“臣等明白!”武剛與趙烈齊聲應道。
隨后,他帶領武衛親軍啟程返回龍城,而驍騎營也按照計劃,開拔至龍城外的軍營駐扎,匯合大漠武備學堂的學生軍,開始了正式的改編與訓練。
八月,龍城大喜。
李驍的堂弟二豹成親,女方家乃是敦煌漢民出身,比起一些金州老漢民家族,地位和資歷略有不如。
其父親在漠北之戰后轉業,被李驍任命成為甘肅按察使。
說起“按察使”一職,便是李驍為制衡地方權力新設的官職。
此前北疆制度尚未完善,各州的將軍主軍事、巡撫管民政,皆是獨掌一州大權,難免出現權力過于集中的隱患。
為此,李驍特意設立按察使,主管一州司法、審判、緝盜與治安,且直接聽命于他,與巡撫分管民政、司法,形成相互制約之勢。
如今這一制度已在金州、甘肅等地試點,日后將成為各州標配。
就連萬戶、千戶等基層單位,也不會再讓民政官員一手遮天,北疆的官僚體系正逐步走向完善。
距離成親還有半個月時,李東江便已處理完關中的事務,快馬加鞭趕回龍城。
回到家的傍晚,二嬸便紅著眼圈跑到秦大妮的住處哭訴。
原來李東江此次回來,竟又帶回兩個年幼的兒子,李驍又多了兩個堂弟。
二嬸與李東江本是患難夫妻,歷經生死考驗,感情一向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