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東喀喇汗國境內,那些被貴族奴役的農奴們也忙碌起來,在領主的監督下種田,甚至是開墾荒地。
只因為在二虎的一次次出兵之下,東喀喇汗國向秦國臣服,每年都需要上供大量的糧食。
這些糧食份額又攤派到所有貴族身上,于是貴族們便只能逼迫農奴加大生產,擴大種植面積,以保證自己的收益不會隨著貢糧的出現而減少。
而就在東喀喇汗國上下為耕種忙的如火如荼之時,伊犁將軍府突然傳來了一則緊急消息。
一支遼國軍隊越過秦國防線,已進入東喀喇汗國境內,命令東喀喇汗國軍隊即刻前往攔截,不許遼軍逃脫。
姑墨城,原本乃是東喀喇汗國腹地,如今卻成了邊境城市。
向西一千里,經過四五座城市便是東喀喇汗國的首府,喀什噶兒。
消息傳到姑墨城,城主阿里,也就是東喀喇汗國國主的親弟弟,頓時面露驚訝,忍不住自語。
“北疆軍一向自詡天下無敵,怎么會讓遼軍突破防線?”
“況且遼國王廷在西邊,遼軍怎么會從北邊過來?”
他召集城內貴族商議,一個分封領主率先開口:“會不會是遼軍與北疆軍大戰,戰敗后被斷了后路,回不去王廷,只能往咱們這邊逃?”
這話一出,立刻得到眾人認可,畢竟北疆軍的戰力有目共睹,遼軍戰敗逃竄,合情合理。
可在“是否攔截”的問題上,貴族們卻分成了兩派。
一派畏懼北疆的強大,連連說道:“北疆人勢大,若是不按他們的命令行事,定然會怪罪下來。”
“到時候咱們可吃不了兜著走,必須攔截!”
另一派卻滿臉憤懣,拍著桌子反駁:“攔截?”
“北疆人這些年時常來咱們這里劫掠,殺了多少同胞,搶了多少女人,這筆血債還沒算清,咱們怎么能幫著仇人?”
“況且咱們與遼國無冤無仇,早年還是遼國的附屬國,若是攔截遼軍,豈不是徹底得罪了遼國?”
這話也有道理,東喀喇汗國早年曾多次幫遼國攻打北疆,卻每次都被北疆軍打敗。
后來迫于北疆的武力壓迫,又因遼國孱弱無力庇護,且一次次向東喀喇汗國增加賦稅,逼的實在沒有辦法了,才不得不臣服北疆。
割地、和親、賠款,但對北疆沒有一絲的忠誠,對遼國也沒有難以化解的仇怨,自然不愿再得罪遼國。
“可北疆人怪罪下來怎么辦?”畏懼北疆的貴族們又問道。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姑墨城主阿里聽得腦袋發疼。
最終,他拍了拍桌子,沉聲道:“都別吵了,就按北疆人的命令辦,出兵攔截,但以守城為主,不可主動出擊。”
這話看似順從北疆,實則是緩兵之計。
表面上做做攔截的樣子,讓北疆人挑不出錯,又不會真的與遼軍硬拼,不得罪遼國。
貴族們全都滿意了,也知道這是目前最穩妥的辦法,便紛紛散去。
可眾人剛走,城主便叫來了自己的心腹,又悄悄召來幾名在會議上堅決反對攔截遼軍的貴族。
待房門關上,他說出的第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咱們不能攔截遼軍,反而要幫他們逃走,絕不能讓他們落入北疆人手中。”
原來,城主是個堅定的主戰派,早就看不慣北疆人的蠻橫霸道,只是迫于北疆的強大武力,才不得不表面臣服,暗地里卻一直想找機會報復。
“北疆人殺我子民、搶我財物、辱我女子,血債累累!”
阿里的聲音帶著怒火:“如今他們勢大,咱們只能暫時蟄伏,但總有一天,要讓北疆人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