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九州本都在免稅范圍內,說起來,免稅這一條實在不能算對他們的特別優待。
“至于四郎適才說的那些,兒臣還有些補充。”
“你說!”
“兒臣以為,可組建一支燕云邊軍,從西北調遣精銳駐防,輔以當地歸附的漢軍,形成混合編制,既利用西北軍戰力,又可通過本地兵熟悉地形,同時,將部分禁軍前置比如檀州,縮短戰事響應時間。”
“可以嘗試!”趙匡胤點頭。
“另外,可在邊境施行‘軍戶授田’,每兵卒授田五十畝,戰時為兵,限時務農,種植耐寒作物。”趙德昭又道。
“爹,二哥,我還想到一個,”趙德芳身子前傾,“能不能重新修一下永濟渠,這樣的話,江南漕糧可以直接抵達幽州,減少陸運損耗。”
安史之亂導致永濟渠河北段疏于維護,部分河道被沖毀淤積,后來,河北三鎮為阻截中央軍糧道,人為破壞堤壩,致使永濟渠北段逐漸淤塞。
后來,黃河時不時的決堤,也對永濟渠山東段造成了影響,河道慢慢被泥沙覆蓋,江南到北方的漕船,基本到了山東就無法再往前,只能轉陸運北上。
另外一個一直沒有清理淤塞的緣由,也是因為彼時燕云十六州在遼國手中,若是疏通,不是方便了契丹兵馬由水路南下嗎?
眼下,燕云十六州收回,永濟渠便完整得在大宋手中,重修河道只會給大宋帶來方便。
趙德芳說完后眼睛亮晶晶得看著二人,他覺得二哥這么有本事,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懂,此前因如何將霹靂砲運去云州,他一點忙也幫不上,回去后也刻苦了好幾日,熟悉北上的各條路徑,這才發現了永濟渠這個問題。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四郎當真進步神速,竟然連這一點都想到了!”趙德昭笑著比了個大拇指,而后朝趙匡胤道:“兒臣也覺得四郎說得很對,永濟渠可以重新疏通,如此,南方漕糧可直接運抵燕云。”
“修河道...這可不是小工程,”趙匡胤想了想,“再說,如今咱有合適人選嗎?先說明了,黃河那兒的人可不能調回來!”
黃河河道淤塞的問題年年需要清理,是無論如何也走不了人的。
“爹放心,兒子有人選推薦!”趙德昭信心十足。
趙匡胤想起自己這個兒子的經歷,看著他臉上洋溢的信心十足的笑容,心中卻又嘆了一口氣。
他眼下這點兒信心,可都是吃了多少苦換回來的啊。
“你且說說!”趙匡胤想著也就走個過場罷了,二郎看中的人想來不會有問題,屆時直接讓吏部下令就好。
“江南國舊臣喬維岳、杜鎬,吳越舊臣胡思進、羅處約,這幾人都會治水,爹可找他們問一問,若行,順便將自杭州段起的運河,以及淮南水系也都疏通疏通,重新規劃一下!”
反正如今不差錢,明州市舶司的收入便能覆蓋這些費用了!
“官家...”便在此時,外頭突然有人傳話。
“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