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躍進提起建造希望小學,便提前兩個月在月刊中提到了這件事,讓讀者們以我的家鄉與教育為題,寫一篇征文。華清月刊對此進行篩選,最好的一篇則發布在京都日報特別版上。
這加的特別版,是華清月刊自已出錢,蹭的京都日報的讀者,價錢不變,每周一刊,相當于一波廣告了。
事關教育,不僅讀者們都踴躍寫投票信參與,就連教局都被驚動了,各個地方都打電話確認信息以及推薦
可以說希望小學的建造將會萬眾矚目。齊躍進也向大家伙承諾,在京都日報每周進行跟蹤報道。
任務繁重且艱巨,齊躍進決定跟整個京都幾個重點高校的同學會聯動,選擇責任心強、邏輯思維和處事能力都出色的學生,帶著建筑系一到三級的學生們,前往那十個地方進行實地考察,選址建校!
其中就有不少大院的青年,他們比普通學生更具有優勢。
為此他們期末考完,立馬召開了為期一個星期的會議,將細節商定好,包括選址的條件、建校的手續、每個人的責任和成本控制等等。
等所有方面敲定好后,每個人都記了厚厚一本的內容。
齊躍進看著躍躍欲試、想要干出一番大事的學生們,嚴肅地說道:
“同學們,華清月刊看似眼下收益多,可等全國幾百所甚至幾千所希望小學蓋起來,都不一定夠用。
為了能夠實現良性循環,我們要將所有會出現問題的地方,從一開始就框定住!
學校算是各種關系比較簡單的,咱們從建校成本、教職工待遇、后期維修和設施更換,和招生情況,都要堅守初心,不能讓如此公益性的事情,成為某些人謀利的手段……”
大家都認真地聽著,不住地點頭贊同。
“當然了,作為為此奔波的我們,是犧牲了謀生計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咱們每一位是領工資的!
車費和食宿報銷,還有一定的人情禮往費用,其他大的花銷需要申請。
工資就按照我們負責的工作發放,從三十到一百不等!”
聽到這里眾人都忍不住挺直腰桿,眼睛那叫一個亮啊。
本來他們是當志愿者的,又不需要他們掏錢,只是幫著落實公益性的項目,這是留名鍍金鍛煉自已的活,也是他們報效祖國的途徑之一。
“這,不合適吧?”他們的理智和需要在拉扯。
“怎么不合適了?”齊躍進笑笑,“其實不瞞大家說,我們創辦報刊的初衷,不過是為了增加一些學校的助學崗位。
可我們對報刊的內容和品質要求高,做事又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沒想到還真鬧出了名堂。
我們可以偉大,但也得允許自已有點小私心,只有自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基本滿足,才能有更高精神方面的追求。
我們活得體面了,會更加投入到發展教育的建設中!
直面自已的需求怎么了?我們還是學生呢,總不能伸手問家里要錢,支持自已傻乎乎白做工吧?
別人需要支付工費干活,我們為啥得白做工呢?不公平,別說你們,我自個兒也叫屈呢!”
他說的大大方方,很坦然面對這種讓人覺得自私的事情。
大家伙兒聽了心里舒坦,想想也對,他們是人啊,為什么不能為自已爭取一份工資?
手里有錢,他們為人處世也能挺直腰桿啊!總不能他們口袋空空,還跟教職工畫圓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