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點頭后,夫妻倆是千恩萬謝,趕忙把孩子抱到了江凡面前。
他們的孩子也就五六歲的樣子,明明不怎么冷的天氣,卻裹得嚴嚴實實的,孩子的氣色也很差,慘白的都看不見血色了。
一看,這孩子的情況就很嚴重。
江凡拿起孩子的手一搭脈,眉頭隨著皺了起來。
孩子的病癥確實很復雜,難怪縣醫院治不好。
不過,縣醫院的治療,也并非無用,若不是縣醫院及時治療,對孩子的病癥進行了干預,這孩子,根本挺不到現在。
“江叔,孩子還有的治嗎?”夫妻倆眼巴巴的問道。
江凡放開孩子的小手,“孩子還有的治,要先做一個小手術,然后我給你們開一個藥方,你們按照這個藥方去抓藥,等孩子的小手術結束以后,每天煎三碗藥湯,讓孩子分早中晚服下,一個星期,就能見到成效!”
“我給你們寫個單子吧,你們拿著這個單子去醫院做手術,治療方法我都會寫下來,但怎么落實,那就是你們的事情了。”
如果他還在職的時候,這些就是順手的事,吩咐下去,就會有醫師幫忙完成。
但他現在連行醫資格都被收回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給出治療方案。
“謝謝江叔!謝謝!”拿到江凡寫的治療方案后,夫妻倆又是千恩萬謝。
他們執意要給江凡一千塊錢,當做是診療費,但被江凡給拒絕了。
“早點帶孩子去安排手術的事情吧。”江凡擺擺手,讓他們先緊著孩子的事情。
又是一通感謝后,夫妻倆這才抱著孩子離開。
知道江凡不要錢,第二天的時候,夫妻倆的爸媽,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專門開著三輪車過來一趟,給江凡送火腿,聊表謝意。
江凡本來也不想收的,但架不住孩子的爺爺奶奶一直硬塞,最終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收下。
農村消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這后面,江凡從村里人的口述中得知,夫妻倆拿著他的治療方案跑到了縣醫院,一通求爺爺告奶奶之后,總算是把孩子的手術給做了。
手術之后,他們按照江凡給的藥方,買了藥材給孩子煎煮藥湯喝,孩子的身體,在肉眼可見的變好。
對此,江凡當然是很欣慰的。
他做醫生,最喜歡看到的,就是病人從病癥痛苦中恢復健康了。
正如剛才所說,農村消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
江凡治好了一個,在縣醫院和省醫院,都無法可醫的孩子的事情,很快就在方圓附近的村子傳遍了。
國內地區發展極不均衡,不止是經濟上如此,醫療上也是一樣的。
農村的醫療力量很薄弱,只能夠治療一些基礎病癥,頭疼腦熱感冒之類的,稍微嚴重一點的,就得去城里。
但不是每個農村人,都可以經常跑去城里的,一來是沒這么多錢,二來是沒這么多時間。
農村的青壯年,基本上都外出務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孩子。
老人和孩子,都是妥妥的弱勢群體。
沒有青壯年在身邊,老人孩子生病了,想去城里治,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般都是先去村衛生室,然后到鎮上的衛生院去看,能挺住就挺,能熬就熬,實在熬不住了,嚴重了,就會通知在外務工的青壯年,讓青壯年帶著去城里看。
但往往到了這一步,病情都是很嚴重的了。
掏空所有積蓄,都不見得能治好。
若是能治好,自然是要花不少錢的,病情稍微控制住后,青壯年就又得外出務工,更努力的掙錢。
江凡的存在,讓這個情況得到了些許改變。
一些稍微復雜點的病癥,老人和孩子不用再熬了,他們可以來找江凡。
起初,江凡是想著,反正都出手了,看一個是看,看兩個也是看,所以就都幫忙診療了。
結果,因為他的治療效果立竿見影,來找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