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是零星幾個老人孩子,不到五天,找他看病的人就突破了上百人,看病的隊伍,直接從村口排到了家門口。
一時之間,江凡有些騎虎難下了。
他治療的人越多,他看病的口碑就越好,他看病的口碑越好,來找他看病的人就越多,陷入了一個他不想看到的循環。
李秀英和江易也有些后悔了,起初,他們是看那對夫妻倆可憐,才逼著江凡出手的。
沒成想,后面來找江凡看病的人會越來越多。
偏偏,他們又是很講禮數,很看重待客之道的人,人家上門來了,都去泡杯茶給人家喝。
但這后面,來找江凡看病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李秀英和江易泡茶都泡累了。
像是那些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孩子哭鬧,他們還要幫著哄一下,要不然會顯得他們沒禮貌,沒有同情心。
但這樣一來,他們更累了。
就連顧清雪和蘇悅然也被牽連。
本來,她們跟著來村里,就是來享受農村生活的,但現在,每天一大早,天還不亮,人家就登門來找江凡看病了,她們別說享受生活了,江凡忙不過來的時候,她們還要幫著打打下手。
顧清雪那是什么身份的人,從小就是錦衣玉食長大的,歷來都只有別人伺候她的份,她還沒有從來伺候過人呢。
但現在,她儼然已經成了一個沒有護理證的護士。
江凡也不希望再這樣,但現在的問題是,之前來的人,他都給治了,后面來的人不治,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眼看著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江凡一家都忙得不行了,村長帶著村委會的人及時介入,每天限制看病的人數,按照先來后到的次序,每天只接診五十人,并且,不再是無償義診,來看病的人,都要收取一定的掛號費。
初步討論后,掛號費定為一百塊一人,其余的費用另算。
村委會方面,會派人到現場維持秩序,杜絕插隊,打架斗毆等事件發生。
經過村委會這么一通安排之后,來找江凡看病的人,總算不是密密麻麻,把他家圍得水泄不通的了。
他們一家,也總算是得以喘口氣了。
隨著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江凡的醫療應對策略,也越來越清晰了。
比較復雜嚴重,必須要用到醫療設備才能治療的病癥患者,江凡只會給一個治療方案,然后讓他們到城里大醫院去,讓醫院里面的醫生,按照治療方案上面的步驟給他們治療。
他自己動手就可以治好的,那他就自己動手。
江凡是這樣打算的,把周邊村子的生病患者,都看了一遍后,就不再行醫了。
這樣,也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只給這個村子的人看病,不給那個村子的人看病了。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隨著被他治愈的患者越來越多,他的口碑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周邊的幾個村子了,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后面,整個縣都知道了,有一位江神醫治病如神,什么疑難雜癥到了他手里,都能被治好。
所以發展到后面,甚至有外省的人,不惜千里迢迢的趕來,找江凡看病。
村子,甚至因為江凡看病這事,發展出了服務業。
雖然江凡每天只接診五十個患者,但由于采取的是先來后到的次序,你想要看上病,得到現場來排隊。
江凡所在的村子又比較偏僻,離城市比較遠,像其他鄉鎮,其他縣城,其他市的人,他們想要排上號,在村子里留宿是必然的。
等待期間,你得吃飯喝水吧,這對于村子里面的人來說,就是商機。
不少留守老人,開始有了活兒干,每天炒了家常菜,用保溫籠屜裝起來,籃子拎著,到江凡家旁邊,專門賣給那些外地來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屬。
對此,江凡倒是沒什么異議,來看病的人有這個需求,村里的老人正好有點事做,還可以賺點錢,這很好。
但他心里的擔憂卻越來越重。
就因為他給人看病一事,整個村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看病的影響,開始越來越大,如此下去,很有可能要出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